1953年第1卷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 论文

    1  山东沿海盐土荒地的改良利用问题
    席承藩
    1953, 1(2):77-87.
    [摘要](1718) [HTML](0) [PDF 1.54 M](2764)
    摘要:
    山东半岛北翼渤海湾内,主由黄河入海时沉积物所成的三角洲地带,占面积约四百万亩以上的荒地,即所谓“苦海盐边”的荒凉地区,抗日战争期间这里曾作过抗日根据地,因此这种荒地的开发及利用,将带动老根据地人民走向集体化生产。但本区土壤多为盐质冲积土,盐分较多,利用适当将日趋改善,否则仍可因耕作不良导致不良后果,本文就观察所得略作讨论。
    2  武功棕钙土剖面中之盐积层
    蓝梦九
    1953, 1(2):88-90.
    [摘要](1709) [HTML](0) [PDF 2.18 M](2726)
    摘要:
    我国土壤,由于植物气候关系,东南大都为酸性土,西北部为碱性士,秦岭可为其天然界线,由碱性土到酸性土,其间尚散布有无数的微酸性及微碱性土壤,为我国农业膏腴之地。关中土壤在西北最为肥沃,农产丰盛,著者欲瞭解其究竟,前曾就武功土壤剖面的种类及其形成作一研究报告,本文更就剖面中的各种盐积层加以分析,以作土壤肥料研究的参考。
    3  硫酸铵在武功棕钙土内之施用
    蓝梦九
    1953, 1(2):91-96.
    [摘要](1533) [HTML](0) [PDF 2.32 M](2418)
    摘要:
    硫酸铵合氨态氮约20%篇浓厚的氮素肥料,世界各国皆用之,原无问题。但据我国局部农民使用后的反映,谓可使土壤变硬,性质变劣,最初一、二年能增产,以后不能增产,甚至减产,其现于病态者为禾苗软弱,易遭受病虫侵害。此种情况虽然由于不能掌握科学方法,乱用化学肥料的结果,但硫酸铵肥料含有大量的硫酸副成分,其对主成分N100的硫酸根(SO4)的副成分,约为342,即三倍以上之量于其主成分。
    4  测定盐土中氯化物的捷法
    王振權
    1953, 1(2):97-99.
    [摘要](2038) [HTML](0) [PDF 192.30 K](2556)
    摘要:
    在盐土中测定氯化物,通常将土壤和水混合,用1:2.5或1:5的比例摇动后过滤,在澄清的滤液中加一定量的硝酸,再用标准硝酸银(0.1N AgNo3)来滴定氯化物,这个方法在一般的土壤分析书中都可以见到。由于土壤溶液制备的不易,特别是黏重的土壤,过滤很需要时间,并且不易得到澄清的溶液,所以分析的人,往往在制备溶液的一点上,化费了很多时间。
    5  钾的微量分析法
    于天仁 萧克谦 姚文华
    1953, 1(2):100-108.
    [摘要](1791) [HTML](0) [PDF 2.93 M](3214)
    摘要:
    在用亚硝酸钴钠测定植物或土壤中钾的含量的时候,一般所得到的K2NaCo(NO2)6沉淀,在组成上并不固定,由于温度和手续的不同,其含钾量常不能达到17.216%的理论值。因此各个试验室中,常采用自己的经验数值。目前所通用的沉淀温度,有的在冰箱中保持在0℃以下,有的保持在20℃,有的在水浴上蒸发至糊状。
    6  苏联对盐渍土壤的研究
    В.В.叶戈洛夫
    1953, 1(2):104-115.
    [摘要](1522) [HTML](0) [PDF 2.78 M](2598)
    摘要:
    在地球各大陆的某些地区里都分布有盐渍土壤。而分布最广的是在宽广无边的干旱无水地区和沙漠地带。然而我们常常见到的是散布在其他土壤中间的个别地段或面积不大的小块。根据当代最伟大的土壤学家Л.И.普拉索洛夫院士的调查,在苏联,盐渍土壤及与盐渍土壤在发生上有关系的碱土,共占全国面积约10%。
    7  土壤分类的科学基础
    И.П.格拉西莫夫
    1953, 1(2):116-124.
    [摘要](1613) [HTML](0) [PDF 2.52 M](2488)
    摘要:
    五年前,在我发表的论文中,曾依据特别为土壤分类所拟定的原则,来研究有关建立统一的土壤命名问题。统一命名的一般方案,是依据Л.И.Прасолов所制定的,它也可称为是苏联的土壤分类表。在这篇论文中,我曾着重指出了分类表的主要目的,在于意图引用土壤方面已经积累的资料,成为肯定的而且在实用上又很方便的系统,并可能保证在统一的原则的基础上,使各种不同土壤的命名,更能完全相一致。
    8  对于反动的密氏植物生长定律的批判
    孙羲
    1953, 1(2):125-129.
    [摘要](1564) [HTML](0) [PDF 2.34 M](2275)
    摘要:
    反动的密氏植物生长定律是德国人密西里希(E.A.Mitschlich)修改李比西氏(Liebig)最小养分律和李比希(Liebscher)最适养分律而成,是以数学公式来说明植物养料和它对于产量的关系。该定律简述如次:植物各生长因素如保持适量,仅一生长因素在改变(dx),此生长因素的增加所增加作物的产量(dy/dx),系与该生长因素增加至极限时所得最高产量(A)与原有产量(y)的差成正比。
    9  轮蒲申斯基所编的“威廉姆斯选集”
    С.П.雅尔可夫
    1953, 1(2):130-136.
    [摘要](1491) [HTML](0) [PDF 532.88 K](2562)
    摘要:
    В.П.蒲申斯基(Бушинский)所编的“威廉姆斯选集”有两种。第一种分两卷,1950年出版,系苏联科学院出版局印行,第1卷是“关于土壤学的著作”(Работы по почвоведению 1898-1931),计792页,书价30卢布;第2卷是“草田轮种制度”(Травополъная системаземделия, 1921—1939),计804页,书价30卢布;共发行5,000部。第二种系整册,“莫斯科工人”出版社印行,计464页,书价15卢布,1950年第二版,发行15,000部。本文译自1951年第1期“苏埃维图书”月刊第45—49页,内容系正确评介威廉姆斯学说的价值,兼论编者蒲申斯基对威廉姆斯学说的某些缺点,使读者增加了解该两种选集的内容。可是在国内,对于威廉姆斯的著作,还介绍不多,我们希望威廉姆斯选集,能早日予以译出,以下所介绍的书评,仅作为况读时参考之用。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