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第7卷第Z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 论文

    1  晚近我国土壤化学及农业化学的研究(文献综述)
    李庆逵
    1959, 7(Z1):1-8.
    [摘要](1655) [HTML](0) [PDF 750.12 K](2669)
    摘要:
    在我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以前,土壤化学作为一个学科来说,它的基础是极为薄弱的。当时的主要工作,仅局限于土壤的化学分析,只是在总结大量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关中国主要土类的化学组成及矿物组成的规律性的资料。
    2  康藏高原东部的土壤及其分布规律
    C. B. 佐恩
    1959, 7(Z1):9-22.
    [摘要](1509) [HTML](0) [PDF 1.04 M](2881)
    摘要:
    关于研究康藏高原土壤的报导是极少的。过去认为在康藏高原和各山脉上广泛分布着独特的荒漠土、干草原土和草甸土的概念,非但没有完全反映出康藏高原地区成土类型的多样性,而且亦不能说明在海拔三、四千米高地上的成土特点。
    3  我国古代对“土壤地理”的研究和贡献
    张汉洁
    1959, 7(Z1):23-27.
    [摘要](1888) [HTML](0) [PDF 420.48 K](2629)
    摘要:
    祖国具有极优秀的文化传统。古代人民从生产实践中,特别是从新石器时代末期开始了的农业生产实践中,积累下来的关于土壤地理方面的知识异常丰富。在我国古代的文献中,有不少对土壤的颜色、性质、种类、分布及其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和土壤变异的记述。
    4  南方水稻土发生分类问题
    中国科学院士壤研究所土壤普查工作组
    1959, 7(Z1):28-41.
    [摘要](1582) [HTML](0) [PDF 3.21 M](2629)
    摘要:
    我国水稻土分布面积广阔,是我国主要粮食生产基地,在国民经济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地位。1930年,我国土壤研究机构成立以后,水稻土分类的研究,就已为我国土壤学家所注意。
    5  太湖流域低产“白土”的成因及其改良
    于天仁 谢建昌 杨国治 高子勤 陈家坊 沈壬水 丁昌璞 周起崑
    1959, 7(Z1):42-58.
    [摘要](1779) [HTML](0) [PDF 3.71 M](3211)
    摘要:
    根据研究结果,认为太湖地区的低产白土,曾经遭受过一定程度的表面潜育过程。但是白土层的出现,并不是现代水稻土成土过程的产物,而且这种白土的特性,又与太湖地区的一般脱沼泽土不同。这种白土的低产原因,是由于施肥过少,因而有效养分,特别是氮和磷比较缺乏所致。物理性质不良也可起有一定影响。由于有机质含量和胶体含量都较少,所以保蓄养分的能力也较差。通过田间试验证明,深耕结合施用大量有机肥料,可以变低产为高产,在一次改良措施后,水稻即可增产一倍以上。
    6  云南省的胶泥田及其改良
    赵其国 邹国础
    1959, 7(Z1):59-67.
    [摘要](1488) [HTML](0) [PDF 878.67 K](2762)
    摘要:
    胶泥田是云南省的主要低产田,过去水稻产量一般仅三百多斤,比一般土壤产量低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这类土壤的分布面积很广,占水稻田总面积的30%左右。
    7  我国盐渍土改良研究概况
    刘文政
    1959, 7(Z1):68-77.
    [摘要](1422) [HTML](0) [PDF 785.64 K](2749)
    摘要:
    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及滨海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地区,分布有大面积的盐渍土。据初步估计,全国盐渍土的总面积有4亿余亩,约占全国现有耕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这些盐渍土地,绝大部分尚未开垦,已开垦的部分,由于盐分的危害,作物产量不高,使农业生产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8  中国某些红黄壤中吸收性铵的特性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陈家坊 高子勤
    1959, 7(Z1):78-84.
    [摘要](1502) [HTML](0) [PDF 491.35 K](2719)
    摘要:
    在“中国某些红黄壤中吸收性铵的解吸作用”一文中,我们曾讨论了富含R2O3的红黄壤中,吸收性铵可大体分为“易解吸性”与“非解吸性”两个部份,前者可能是与活性铁铝相结合形成R(OH)2ONH4·xH2O,而主要以物理性吸附或分子吸附形态存在;后者则为土壤胶体的代换性按形态存在。
    9  水稻土壤耕性的初步研究
    谢森祥 袁剑舫 陈家坊
    1959, 7(Z1):85-90.
    [摘要](1538) [HTML](0) [PDF 453.08 K](3065)
    摘要:
    水稻土是一个特殊土壤。在水旱轮作情况下,水稻与旱作对土壤环境的要求虽有共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点。因此某些对水稻有利的性质对旱作不一定有益。
    10  深耕对某些土壤性质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丰产总结小组
    1959, 7(Z1):91-101.
    [摘要](1492) [HTML](0) [PDF 2.91 M](2421)
    摘要:
    土地深耕深翻,在很早时期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我国流传较广的农谚中,如“宽一尺不如深一寸”,“鱼要水深,庄稼要土深”等,就是概括了农民对深耕所起有效作用的认识。
    11  水稻土微生物区系的研究 Ⅱ.稻田灌水前灌水后细菌区系的研究
    黄隆广
    1959, 7(Z1):102-107.
    [摘要](1893) [HTML](0) [PDF 394.40 K](3011)
    摘要:
    前一部分工作,说明了稻田灌水前后各微生物羣变化的情况;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细菌数量在任何时期都较其他微生物为多,我们的资料,细菌约占微生物总数(细菌、真菌、放线菌)89—97%。因此,进一步研究在灌水前后不同时期的细菌区系,无疑地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12  土壤中铁、铝的EDTA测定法与快速全量分析
    刘铮 钱承樑
    1959, 7(Z1):108-114.
    [摘要](1857) [HTML](0) [PDF 503.81 K](3433)
    摘要:
    习用的土壤中铁、铝的测定法是繁琐费时的,随着分析化学的进步,这一问题一定能够满意的解决。乙二胺四乙酸及其钠盐(以下简称EDTA)近年来广泛的应用于各种金属的测定,尤其是硷土金属的滴定。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