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投稿征稿
编委会
审稿专家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编辑部
出版道德
Email订阅
English
1965年第13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导出
显示方式:
简洁模式
摘要模式
> 论文
1
中国山地土壤的地理分布规律
马溶之
1965, 13(1):1-7.
[摘要]
(
2474
)
[HTML]
(
0
)
[PDF 2.49 M]
(
4279
)
摘要:
我国多山,地势起伏,地形复杂,主要有平原、丘陵、山地和高原,不同地形上的土壤发生和分布并不一样,土壤利用途径也不相同。本文主要论述具有垂直地带性特征的山地和高原土壤地理分布规律。丘陵虽然类似山地,但没有土壤垂直地带性的特点;高原虽具有广阔平坦的高原面,但是垂直地带性也很明显。
导出
收藏
2
红松天然林不同林型下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张宪武
,
许光辉
,
周煦卿
,
郑洪元
,
周崇莲
1965, 13(1):8-17.
[摘要]
(
1756
)
[HTML]
(
0
)
[PDF 699.41 K]
(
2607
)
摘要:
林木的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其中包括土壤条件,有着紧密的相互联系。发育在天然林下或人工林下的土壤的性质,不仅反映了森林对土壤发生、发展和肥力形成过程的影响,而且也反映了土壤对森林群落结构的组成和演变,以及林木生产力的影响
[1]
。在天然林下,林木雕落物是恢复森林土壤肥力的主要物质来源。不同森林群落结构下,由于林分的组成不同,雕落物的成分也不一样。
导出
收藏
3
湖北鄂城“发红”田施磷效果和缺磷原因的研究
杨补勤
,
王庆云
,
梁琼玉
,
李安
1965, 13(1):18-23.
[摘要]
(
1681
)
[HTML]
(
0
)
[PDF 2.38 M]
(
2344
)
摘要:
据目前了解,发育在湖北省第四纪红色粘土和褐色粘土沉积物上的水稻土,有相当面积的“发红”田,但各地名称不一。如在京山一带称为瘦遨疳田,江陵一带称为红斑瘘,宜都一带称为火坑田,襄阳一带称为地火田,鄂城一带称为澿水田等。从全省肥料试验网施磷的效果来看,可以肯定水稻发红是由于土壤磷素营养缺乏所引起的。
导出
收藏
4
华北平原瓦碱的特性和形成
田兆顺
,
董汉章
1965, 13(1):24-38.
[摘要]
(
1636
)
[HTML]
(
0
)
[PDF 1.53 M]
(
2474
)
摘要:
华北平原广泛分布着一种具有灰白色紧实结壳的土壤,群众称为瓦碱(或岗瓦碱)。这种土壤在冀
[1]
、鲁
[2]
、豫
[3]
、苏
[4,5]
、皖
[6,7,8]
五省都有分布,一般认为这是一种碱化土壤,但其性质及形成过程还不够清楚。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资料,碱化土壤多分布于栗钙土、黑土及棕色荒漠草原土带,至于褐土带地区浅色草甸土发生碱化过程,在土壤学研究中还是一个新问题。因此,我们曾对山东、河南某些瓦碱进行了一些工作,今将初步结果报导如下。
导出
收藏
5
陕西省关中地区石灰性土壤上影响磷肥肥效因素的探讨 Ⅰ.土壤的某些农化性质对磷肥肥效的影响
黎耀辉
1965, 13(1):39-45.
[摘要]
(
1694
)
[HTML]
(
0
)
[PDF 2.56 M]
(
2442
)
摘要:
我国北方石灰性土壤上磷肥的肥效,很不稳定。近年来各地围绕着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工作。大体看来,着重在肥料配合、施用方法、磷肥品种和作物种类对磷肥肥效影响的报道较多。至于土壤本身对于磷肥肥效的影响,研究的还少。
导出
收藏
6
河南封丘县盐渍土及其改良途径
刘春堂
,
张鸿程
1965, 13(1):46-58.
[摘要]
(
2176
)
[HTML]
(
0
)
[PDF 927.15 K]
(
3840
)
摘要:
河南封丘县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南部,南和东南紧靠黄河,北依太行堤,是历来内涝盐碱为害十分严重的地区。如若摸清盐渍土形成和分布规律,不仅对防治当地土壤盐碱化有实践意义,而且对豫北,甚至华北平原沿黄河分布的盐渍土的综合治理,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现将1963年在该县进行的有关盐渍土调查资料,加以整理,并就盐渍土的改良途径作些初步探讨,不当之处,希予指正。
导出
收藏
7
洛惠渠灌区土壤次生盐化及盐分累积
邓国诞
1965, 13(1):59-65.
[摘要]
(
2067
)
[HTML]
(
0
)
[PDF 2.48 M]
(
2131
)
摘要:
洛惠渠灌区地形受黄河、渭河、洛河和涑水河冲积影响,形成三级阶地,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南北高差达48米。每级阶地上都有大小不同的低洼地段。微地形起伏不平,变化极为复杂。这些洼地往往成为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汇聚和盐碱地分布的地区。灌区地下水流向总的来说由北、西北向南、东南方向流,并与地表坡度大略一致。坡降1/2,000至1/500,地下水深一般在1—10米。
导出
收藏
8
内蒙毛乌素砂区中东部固定砂丘土壤的发生发育及其利用
李孝芳
1965, 13(1):66-76.
[摘要]
(
1695
)
[HTML]
(
0
)
[PDF 828.34 K]
(
3328
)
摘要:
毛乌素砂区位于我国内蒙伊克昭盟南部、陕西北部和宁夏河东地区。研究地区属毛乌素砂区中东部,为干草原淡栗钙土亚地带。经两年来的调查,发现该砂区中东部固定砂丘成土条件的植被因素较复杂,除砂生植物外,还夹有草本成分,个别砂丘全部生长针叶灌丛——臭栢。由于风积和风蚀频繁,砂丘上的土壤不易保存完整的剖面。因此,土壤形成中的时间因素也就起着明显的作用。
导出
收藏
9
西藏高原高山草甸土和亚高山草甸土的形成条件和发生特点
何同康
1965, 13(1):77-88.
[摘要]
(
2457
)
[HTML]
(
0
)
[PDF 961.88 K]
(
3504
)
摘要:
在山区森林线以上,山地草甸植被下发育的土壤,通称“山地草甸土”。Н.А.Богосовсий(1897、1902)和В.В.окуаев(1899)首先将其做为特殊的发生土类划分出来。我国早期有关论著
[3-7]
多以“高山草原土”称之,在1954年的土壤分类表
[8]
中,才“首次分出了……山地草甸土”
[9]
。山地草甸带如拥有较大的垂直分布空间时,可细分为高山草甸和亚高山草甸带。
导出
收藏
10
钙镁磷肥在淮北石灰性土壤上的肥效
周伟金
,
刘光崧
1965, 13(1):89-91.
[摘要]
(
1529
)
[HTML]
(
0
)
[PDF 284.65 K]
(
2964
)
摘要:
钙镁磷肥作为一种新磷肥品种,是在1943年由J.H.walthall 等人首先提出的
[1]
,他们发现将磷灰石与橄榄石一类的含镁矿物高温融熔后迅速冷却,可以获得易为植物利用的含镁的构溶性磷肥。由于在工业上生产这种磷肥具有节约硫酸和能利用中品位磷矿等许多优点,曾经引起了各国磷肥研究工作者的广泛注意
[2-3]
,并且促使钙镁磷肥以后得到了迅速发展。
导出
收藏
11
水解聚丙烯腈对土壤物理性质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朱永绥
1965, 13(1):92-94.
[摘要]
(
1472
)
[HTML]
(
0
)
[PDF 2.22 M]
(
2134
)
摘要:
团粒结构是土壤肥力的基础,它能调节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与空气,给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有利于作物获得高额而稳定的产量。增加土壤团粒结构,不仅可用栽种多年生牧草或施用大量有机肥料的方法,而且可用土壤结构改良剂。
导出
收藏
12
贵州省六枝县新场区的低产水稻田及其改良经验
李桂阳
1965, 13(1):95-97.
[摘要]
(
1345
)
[HTML]
(
0
)
[PDF 229.44 K]
(
2019
)
摘要:
贵州省六枝县新场区是个山区,稻田总面积七千九百余亩。其中低产田约占44%,平均亩产仅二百余斤。约有70%的稻田是分布在海拔2000—2500米的高山地区,其余分布在海拔1800米左右的丘陵地或山谷低洼地。
导出
收藏
13
江苏徐淮平原土壤盐碱化防治经验
单光宗
1965, 13(1):98-100.
[摘要]
(
1768
)
[HTML]
(
0
)
[PDF 298.81 K]
(
2874
)
摘要:
徐淮平原分布于泝、淮、沭、泗等河下游,由黄泛沉积物淤积而成,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气候温和,是一个良好的农业生产基地。但是,这个地区土壤盐碱化和沼泽化十分严重,长期以来农业产量都很低。为了彻底改变生产上的落后面貌,徐州和淮阴专区曾于1963年底分别召开会议讨论和制定发展生产的方案,并选择重点社队进行试点。经过一定时期的试验,这些试点普遍都取得了良好成绩。
导出
收藏
14
用纸上层析测定植物组织中的糖分
张仁玲
,
周琼
1965, 13(1):101-102.
[摘要]
(
1306
)
[HTML]
(
0
)
[PDF 1.79 M]
(
2846
)
摘要:
在植物提取液中,较常测定的是葡萄糖、果糖和蔗糖,这些糖的显色剂显影后,整个纸面也相应着色
[1]
。若喷雾技术不佳,则更难以发现少量的糖、其它物质如Cl
-
和Na
+
的存在,也能和硝酸银生成黑色斑点
[2]
。本文根据糖分加热后的焦化性能
[3]
,不同显色剂,直接用热显影测定糖分。
导出
收藏
15
土壤-植物体系放射生态学研究问题
高拯民
1965, 13(1):103-110.
[摘要]
(
1488
)
[HTML]
(
0
)
[PDF 754.38 K]
(
2961
)
摘要:
土壤-植物体系的放射生态学是放射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后者又是放射生物学的一个最年轻的分支
[1]
。放射生态学研究人类在原子能时代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即人和周围环境中放射性物质的一系列复杂关系及作用的内在机制。
导出
收藏
16
土壤结构的肥力意义(文献综述)
姚贤良
1965, 13(1):111-120.
[摘要]
(
2068
)
[HTML]
(
0
)
[PDF 905.87 K]
(
2980
)
摘要: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高速度发展和化肥工业的逐年增长,如何进一步发挥土壤的活在肥力和提高化肥的经济效益,已愈来愈得到人们的重视。要达到上述目的,改善土壤的环境条件,特别是改善土壤的物理环境条件,是一项重要的关键性措施,而土壤的结构又是影响土壤环境条件的基本因素。
导出
收藏
本期文章
年第
卷第
期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更多+
引用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