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第14卷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 论文

    1  河南省封丘县除災增产区划
    封丘县除炎增产区划工作组
    1966, 14(1):1-12.
    [摘要](1270) [HTML](0) [PDF 2.92 M](3009)
    摘要:
    封丘县内早、捞、盐碱、风沙等自然炎害严重地影响着农业生产。要迅速改变封丘县的农业生产面貌,做到全面除炎增产,必须要情况明,才能决心大和方法对。为此必须尽快地作出全县的综合除炎增产区划。
    2  粤西地区三种不同土壤上的热带绿肥牧草引种试验
    华南亚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粤西試験站
    1966, 14(1):13-21.
    [摘要](1708) [HTML](0) [PDF 736.47 K](2969)
    摘要:
    我国热带地区具有高温多雨、雨量分布不均匀且多暴雨的特点,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土壤有机质分解快,养分淋溶流失强烈,因此热带地区的红壤和砖红壤的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都很低。热带经济林木和果园间种绿肥覆盖作物可以保持水土,增进地力,促使主作物速生高产[1,2],而建立牧草基地以发展畜牧业和种植绿肥是增加优质有机肥料来源的有效途径。这样才有可能增施大量有机肥料,不断提高土壤肥力,保证农林作物稳产高产。
    3  影响磷灰石有效磷含量的因素及磷灰石的分类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第三室
    1966, 14(1):22-30.
    [摘要](1687) [HTML](0) [PDF 3.55 M](3032)
    摘要:
    各种磷矿石具有不同的有效磷1)含量已是众所共知的事实。本文主要研究决定不同有效磷量的一些有关因素和有效磷含量的变化与各种磷灰石性质的关系。这些问题在研究磷矿石磨成粉体作为磷肥直接施用的肥效时,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4  豫东盐碱地区小麦沟播保苗丰产技术的研究
    刘春堂 王生厚 左洪庆
    1966, 14(1):31-39.
    [摘要](2141) [HTML](0) [PDF 652.03 K](2782)
    摘要:
    我国华北平原盐渍土区和辽宁省的黑山、锦县一带[1],群众早有开沟播种的经验。近年来各科学研究部门就此也进行了调查和试验研究。我所曾于1956年在夏邑驻点时,总结过群众“盐往岗上爬,种沟不种埂”的经验,并对沟垅盐分变化作过此较分析1)。自1961年以来,曾在开封2)、商丘地区,特别在商丘县刘二楼基点,根据不同盐碱类型的土壤上不同作物的沟播保苗增产效果,连续进行了四年田间试验和示范,并对沟播增产的原因,以及以沟播为中心的综合保苗增产措施,分别进行了一些试验研究工作。现仅将四年来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和商丘专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刘二楼基点所获得的研究结果,结合面上示范试验资料,初步整理成文,供各地参考。
    5  田菁改良盐碱地的作用
    胜水源試験基点
    1966, 14(1):40-45.
    [摘要](1985) [HTML](0) [PDF 2.66 M](2395)
    摘要:
    这项工作开始于1964年。在河南省封丘县城关公社前赵砦选择2亩盐土(盐分组成以氯化物和硫酸盐为主,种田菁时,耕作层全盐量0.95%)进行翻压田菁改良盐碱地试验,其中1.5亩于5月6日播种田菁,8月20日初花期翻压,鲜草量2127斤/亩,表土20厘米根重约500斤/亩;对照地0.5亩,未种田菁,都于9月27日播种六棱大麦。在应举公社西大村大队选择社员弃耕四十余年的瓦碱[1](又称牛皮碱,耕作层pH 9.4-9.5,代换性钠35-36务)荒地2.5亩,其中2亩于5月4日播种田著,8月20日随犁沟整株翻压,随耱平,鲜草量2000斤/亩,表土20厘米根重500斤/亩;对照地0.5亩,未种田著。着于9月28日播种小麦(碧玛一号),返青期(3月19日)每亩追施硫酸馁8斤。
    6  大寨大队玉米秸稈高温堆肥经验
    大寨基点工作组
    1966, 14(1):46-50.
    [摘要](1551) [HTML](0) [PDF 383.16 K](3731)
    摘要:
    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十几年来,粮食产量直线上升,1963年受特大洪水災害,平均亩产仍在700斤以上,1964年粮食亩产量跨过了长江。这和增施有机肥料有着密切的关系(表1)。
    7  关于浙江金华地区红壤的基层分类问题
    席承藩 周明樅 杜国华 许曼丽
    1966, 14(1):51-58.
    [摘要](1804) [HTML](0) [PDF 2.79 M](2435)
    摘要:
    我国长江以南的亚热带地区,多红壤分布,其中以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红壤最为常见,均为主要垦殖对象。有的红壤垦殖利用情况良好,开垦后,土壤性质逐渐变好,得到稳定耕种;但是有的红壤利用很差,开垦两三年后,作物产量减低;有的红壤甚至连马尾松都长不好。红壤肥力的差别,显然受到红壤本身性状的影响,这些不同的土壤性状只有从土壤基层分类单元,才可区别出来。本文拟根据作者等在浙江金衡盆地九攀农中-带土壤详测所获得的部分结果,对本地区红壤的特性及其基层分类问题,作初步讨论。
    8  绿肥压青后水稻生育期间土壤中还原性物质的动态变化
    李学垣 韩德乾
    1966, 14(1):59-64.
    [摘要](1804) [HTML](0) [PDF 419.18 K](3031)
    摘要:
    绿肥压青后随郎栽换或未经庸妙就栽秧,常会引起水稻黑根枯苗的“烧秧”现象。一般认为,还原性物质的毒害是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然而引起毒害的还原性物质,主要是低铁还是硫化氢或其它还原性物质?则一直不大清楚。近年来不少研究者指出,水和土的氧化还原状况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土壤养分状况有很大影响[1-4],有的研究者指出,对于水稻土的氧化还原体系,应从其彼此相关而又不同的张度因素与数量因素两方面进行研究[5-4],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方法[6,7]。按照这些方法,1962年我们在研究绿肥压青后水稻生育期间土壤中还原性物质的动态变化时初步看出[8]:活性有机还原物质在还原性物质总量的变化中起着主要的作用。在此墓础上又于1963年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以探索绿肥压青后土壤中还原性物质舍量的变化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现将所得结果整理如下。
    9  赣中丘陵地区红壤的不同结构对某些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
    姚贤良 于德芬
    1966, 14(1):65-72.
    [摘要](1952) [HTML](0) [PDF 576.85 K](2862)
    摘要:
    赣中丘陵地区的伏旱是限制农业生产的严重问题之一。根据我们1961年的田间研究资料表明,红壤在6月中旬以前,土壤中的植物有效水一般说是相当富裕的,如荒地红壤、肥力较差的红壤旱地(黄土)和肥力较高的红壤旱地乌黄土,0-20厘米表层的有效水含量分别为12-28%,11-18%和14-24%。6月下旬,土壤中含水量逐渐下降;在荒地红壤上,除去个别日期偶有降水补充水源外,表土(0-10厘米)中的含水量一般皆低于植物雕萎合水量。到10月中句,干早的深度可达50-60厘米,甚至还深些。在土壤结构性较差的早地红壤上(俗名黄土),6月下旬后的土壤水分条件更坏,表层0-20厘米的土层中无植物有效水。只有在结构性较好的早地红壤上(俗名乌黄土),在同期内只有二次测定发现表层中无有效水外,一般都有有效水。
    10  中国土壤胶体研究—Ⅶ.内蒙暗栗钙土的粘土矿物
    蒋梅茵 许冀泉
    1966, 14(1):73-79.
    [摘要](1538) [HTML](0) [PDF 2.50 M](2897)
    摘要:
    内蒙栗钙土区属半干旱而温和的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温度-2.4-6.5℃,冬夏温差很大,约差30-49℃,夏季平均温度为20-25℃,比黑钙土地区高,年降水量200-350毫米,多集中夏季。由于气候干旱,相对湿度很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数倍,大陆性气候十分明显。植被以禾本科草及篙属的短草为主。地形主要为高平原,包括一部分丘陵岗地。
    11  磷矿粉(摩洛哥)在白浆土上的试验简报
    北京农业大学耕作教研組 农化教研組 农垦部实験农场
    1966, 14(1):80-82.
    [摘要](1322) [HTML](0) [PDF 218.96 K](2678)
    摘要:
    近几年来,我们在生产上比较大面积(五千余亩)地施用了摩洛哥磷矿粉,效果比较显著,本文将试验结果汇总作一简报。
    12  哪些作物适宜施用磷矿粉
    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磷矿粉工作組
    1966, 14(1):83-84.
    [摘要](1714) [HTML](0) [PDF 1.34 M](3621)
    摘要:
    在缺乏磷素的酸性土壤上施用过磷酸钙或其他可溶性磷肥,几乎对所有作物都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但是将磷矿粉作为磷肥施用时,各种作物之间的肥效反映就很不一致,这与作物本身的生理习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13  哪些土壤适宜施用磷矿粉
    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磷矿粉工作組
    1966, 14(1):85-87.
    [摘要](1440) [HTML](0) [PDF 258.91 K](2775)
    摘要:
    影响磷矿粉肥效的土壤性质,可以简单的归纳为土壤酸度、土壤代换量、土壤磷素的组成和土壤的熟化程度。当然,这些因子彼此之间也有密切的相互关系。纯粹的磷灰石在水中溶解度是很低的。例如氟磷灰石的溶度积(pK)为118,羟磷灰石的溶度积(pK)为114。
    14  磷矿粉的施用技术问题
    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磷矿粉工作组
    1966, 14(1):88-90.
    [摘要](1542) [HTML](0) [PDF 267.04 K](2353)
    摘要:
    关于磷矿粉的施用技术,重点说明下列几个问题:(1)用量,(2)细度,(3)后效,(4)与有机肥的配合,(5)石灰的影响。由于我国施用磷矿粉的历史比较短,长期的试验结果还很少,因此有关这些问题,在列举我们的试验资料的同时,也引用了一些国外试验结果供大家参考。
    15  磷矿粉中有效磷的分析和检定
    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磷矿粉工作组
    1966, 14(1):91-93.
    [摘要](1657) [HTML](0) [PDF 2.38 M](3264)
    摘要:
    关于磷矿粉中有效磷的分析和检定,分为两部分来介绍:(1)有效磷的化学分析;(2)有效磷的物理检定。因为化学分析操作比较简单,应用一般的化学仪器和药品卽能进行测定,所以这里作比较详细的介绍和说明,以便于具有一般化验室设备的单位在工作中可以参考。物理的检定方法要应用贵重的仪器设备,而且技术较为复杂,因此只介绍一些典型的资料,简略说明其与磷矿粉中有效磷的关系。
    16  水稻磷氮肥混合沾秧根试验初报
    余江县农技站
    1966, 14(1):94-95.
    [摘要](1401) [HTML](0) [PDF 147.61 K](2287)
    摘要:
    我县几年来大量推广水稻磷肥沾秧根的经验证明,这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但是磷肥沾秧根的肥效随土壤类型和水稻品种而有显著的差异。就土壤而言,红壤性稻田磷肥沾秧根增产显著,冲积性稻田则不显著。就品种类型来说,单季晚稻沾秧根肥效高,早稻和双季晚稻则较低。
    17  黑龙江省克山拜泉地区土壤侵蚀问题
    赵一宇
    1966, 14(1):96-99.
    [摘要](1470) [HTML](0) [PDF 2.25 M](2534)
    摘要:
    克山拜泉(下称本区)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乌裕尔河流经其中,土地肥沃,是黑龙江省重要产粮区。本区分布着大面积的黑土。由于开垦时间较久,地形起伏,土壤粘重,加之降雨集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等,水土流失严重。因此,防止水土流失,保持与提高黑土肥力巳成为本区当前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耍任务之一。
    18  江苏省盐城专区东部的土壤特征和改良利用意见
    钱卫民
    1966, 14(1):100-102.
    [摘要](1421) [HTML](0) [PDF 256.34 K](2439)
    摘要:
    盐城专区在农业生产利用上大体可分为三区:射阳河以北为淮北旱谷区,射阳河以南又以串场河为界分为两区,西属里下河稻麦区,东系沿海棉垦区。本文仅就沿海棉垦区的土壤特征和改良利用意见来论述。
    19  植物和土壤中硫的测定
    赵共騊
    1966, 14(1):103-104.
    [摘要](1788) [HTML](0) [PDF 179.86 K](3217)
    摘要:
    当研究植物营养或蛋白质代谢和栽培植物时,常需测定植物组织或土壤中硫的含量,来探讨硫的供应问题。此外对土壤中石膏的测定以及对盐碱土中可溶性硫酸盐的测定均需要硫的测定方法。为此,前人在这方面曾作了许多研究,但至今在操作手续或准确性上仍均存在一些问题。植物中硫的测定,过去多采用硝酸磷酸消化法,但这方法不仅费时,而且又不经济。关于硫的测定,常用的硫酸钡重量法,虽比较精确,但不适于大批标本分析之用,对含硫量少的标本也难适应。
    20  哈尔滨郊区菜园土耕层土温和近地层气温的相关性
    李治中
    1966, 14(1):105-106.
    [摘要](1595) [HTML](0) [PDF 2.08 M](2523)
    摘要:
    土壤温度的变化和大气温度有密切的关系,各种农业措施对它也有一定影响。由于通常测定土温应用的直接观测法在操作上不够简便,并且常常伴有较大误差。为此,笔者在哈尔滨市郊区的菜园土上对土壤温度和近地层大气温度的变化关系作了研究,希望能够通过近地层气温的观测结果间接推算出土壤耕层温度的变化。
    21  大比例尺土壤制图几个问题的商榷
    杨补勤
    1966, 14(1):107-110.
    [摘要](1442) [HTML](0) [PDF 339.10 K](2316)
    摘要:
    我国士维制图工作开展的历史虽较短,但有自己的发展道路。继全国土壤普查以后,近年来开展了以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国营农场为单位的上集详测研究[1-3]1),这是一项具有实践和理论意义的工作。为了使土级调查制图工作满足生产上的需耍,发挥大比例尺士级调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巫需多作这方面的经验交流和问题讨论,基于这样的认识,对大比例尺土壤调查制图问题,淡谈个人的一点体会和看法。
    22  在样板点上怎样做土壤调查制图和规划工作
    徐盛荣
    1966, 14(1):111-113.
    [摘要](1399) [HTML](0) [PDF 268.81 K](2627)
    摘要:
    土壤调查制图和规划工作过去结合国家任务(或同学的生产实习)也确实做得不算少了,但真正体会它在生产中的必要性以及真正在生产中起作用还是从参加样板点工作开始的。回忆起过去到一个地方搞土壤调查的时候,是从纯技术观点出发的,到了就是选点、挖坑、比土等等。
    23  怎样协助人民公社生产队绘制土壤及土地利用规划图
    唐时嘉 赖守悌
    1966, 14(1):114-115.
    [摘要](1666) [HTML](0) [PDF 186.72 K](3025)
    摘要:
    根据农业生产大跃进的形势,人民公社土地利用规划图的绘制是关系到能不能迅速推进科学工作羣众化的—件大事。当前农民羣众的干劲冲天,在党的三大革命运动号召下,渴望早日把科学知识学到手,用科学方法种田,用科学方法进行田间管理。最近,很多科学试验小组已经主动地绘出生产队田块图,想依此组织、检查生产工作,便利逐田逐块地订出因地制宜的土地利用规划。
    24  样板点土壤磷素分布图的绘制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刘宗衡
    1966, 14(1):116-116.
    [摘要](1384) [HTML](0) [PDF 536.17 K](2794)
    摘要:
    近一、二年来我们结合样板点,围绕因土施肥进行了少量土壤调查制图工作。本文仅就磷素分布图的作法介绍出来供参考,并请批评指正。
    25  磷肥品种、土壤性质和植物磷素营养间的相互关系
    李庆逵
    1966, 14(1):117-122.
    [摘要](1594) [HTML](0) [PDF 540.55 K](2880)
    摘要:
    近年以来,由于绿肥面积的扩大,化学氮肥用量的增加,高产作物品种的推广以及低产田的改良等,对磷肥的需要也随之大为增加,磷肥的供应问题便显得十分突出。解放以来,地质工作者发现了大量的磷矿,其中一部分已经做了详细的勘察,化学工业部门也根据我国具体条件,生产了适宜的磷肥品种。这样,我国磷肥工业实际上已经走上了自力更生的道路。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