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第15卷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 论文

    1  高产水稻土结构特性的初步研究
    姚贤良 赵渭生 于德芬 许绣云
    1978, 15(1):1-12.
    [摘要](1531) [HTML](0) [PDF 1.28 M](3563)
    摘要:
    随着稻、麦的持续高产,高产稳产水稻土的土壤条件日益受到重视,不少单位进行了专门研究(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土肥植保研究所土壤组,1975;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土肥所土壤组,1976;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苏南调查组,1977).但研究的内容多偏重于土壤的农业化学性状或土壤形态的描述,而较少进行土壤结构性的研究.
    2  水稻土中氧化还原过程的研究——Ⅷ.水溶态亚铁的区分
    保学明 于天仁
    1978, 15(1):13-22.
    [摘要](1652) [HTML](0) [PDF 2.72 M](2541)
    摘要:
    在上一工作(保学明等,1964)中,已证明当土壤中加入大量有机质并溃水时,水溶态亚铁可以高达每100克土数十毫克,占亚铁总量的10-25%,水溶液中的亚铁浓度达百万分之一二百甚至更高.由于水溶态亚铁是亚铁中最活泼的部分,对于土壤性质和水稻生长具有直接影响,所以关于水溶态亚铁的性质的研究,应该具有重要意义.
    3  江苏省的地质地貌与林业土壤的关系
    罗汝英
    1978, 15(1):23-31.
    [摘要](1875) [HTML](0) [PDF 704.42 K](3778)
    摘要:
    在大范围内地质地貌对生物、气候、土壤的影响,例如高山地区的垂直分布规律,已有许多文献论述过.在小范围內地质地貌对山区林业土壤的直接影响,也在一些著作中有所反映(佐伯秀章,1959;Wilde,1958).本文只是试图就江苏省的一些具体事例,来讨论地质地貌对低山丘陵地区土壤类型、性状、分布规律及林木生长的影响.江苏省的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西南部,占全省面积不到15%.
    4  白浆土水分状况及其调节
    苏德昶
    1978, 15(1):32-38.
    [摘要](1604) [HTML](0) [PDF 511.28 K](2419)
    摘要:
    白浆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白浆化过程,是在土壤水分直接参与下进行的.白浆土的水分状况有它独具的特点.因此,研究白浆土水分的贮存、移动、平衡与消耗的变化规律,对了解白浆土的形成,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进行机械化耕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自1958年在完达山北部地区开始探讨白浆土水分变化规律,现将白浆土的水分观测资料整理分析如下,以供有关方面参考.
    5  土壤耕层熟化度对水盐动态的影响
    唐淑英 张丽君
    1978, 15(1):39-52.
    [摘要](1614) [HTML](0) [PDF 1.31 M](2951)
    摘要:
    苏北滨海盐渍土地区,地势低平,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排水深度有限,但雨量较多而较集中,有一定自然淋盐条件,因此,壤质地区的盐渍土,脱盐较容易,返盐亦很快,水盐动态变化频繁,防盐保苗困难,产量低而不稳.
    6  绿萍的增产和改土作用
    施书莲 程励励 林心雄 束中立 文启孝
    1978, 15(1):54-60.
    [摘要](1990) [HTML](0) [PDF 2.55 M](2602)
    摘要:
    扩大有机肥源是夺取当季作物高产和改良土壤的重要一环.绿萍是一种水生绿肥,具有固氮(通过体内共生蓝藻的作用)及繁殖力强的特性.我国稻田养萍的历史相传已有两个世纪(浙江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编,1976),浙江、福建、四川、广东、广西部分地区早有利用绿萍作为肥料的习惯.
    7  江苏省土壤钾素的供应能力与钾肥施用问题
    张效朴 杜承林 马茂桐 陈际型 贾义 谢建昌
    1978, 15(1):61-74.
    [摘要](1426) [HTML](0) [PDF 962.25 K](3129)
    摘要: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复种指数和单位面积产量的不断提高,南方不少地区施用钾肥已成为夺取高产稳产的重要条件之一,有关土壤钾素状况和钾肥施用问题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江苏省地处我国南北的过渡带,其土壤是否缺钾,钾肥的需要程度如何,是生产实践上有待明确的一个问题.
    8  碳铵粒肥在非石灰性水稻土上深施的氮素供应状况
    陈荣业 范钦桢
    1978, 15(1):75-82.
    [摘要](1672) [HTML](0) [PDF 617.56 K](3008)
    摘要:
    碳铵压粒深施是提高碳钱肥效、减少损失的一项技术措施.现已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为了明确碳铁粒肥深施省肥增产的机理,我们在1976-1977年应用Nu标记肥料进行了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另文(本所长效肥工作组,1978)对1976年的试验结果作了总结,初步阐明碳钱粒肥深施除具有一般氮肥深施减少肥料氮素气态损失和随水流失的作用外,还具有集中施肥的好处,能够减少肥料氮素在土壤中的固定,增进作物对肥料氮素的吸收.本文是1977年试验结果的初步总结,目的是说明碳按粒肥在水稻土上深施的氮素供应状况.
    9  绿肥对粘质淤土及其复合胶体性质的影响
    傅积平 张敬森
    1978, 15(1):83-92.
    [摘要](1698) [HTML](0) [PDF 1.52 M](2914)
    摘要:
    在我国黄淮平原地区,分布有大面积粘质淤土.这类土壤底子虽好,但缺少有机质,土质粘重,板实,耕性差,适耕期短,容易跑墒,产量较低,土壤潜在肥力不易充分发挥.大力发展绿肥是解决有机肥源和改良土壤性质,夺取粮食大面积稳产高产的重要途径,是用地养地的好方法,是快速改良粘质淤土的有效措施.
    10  上海郊区土壤的排水问题
    杨金楼 朱济成 姜素珍
    1978, 15(1):95-100.
    [摘要](1786) [HTML](0) [PDF 2.47 M](2882)
    摘要:
    上海郊区水田土壤,可以古岗为界分成东西两部分:浦东的沙泥、夹沙泥、黄泥头以及岗身的沟干泥是由长江沉积物发育起来的草甸土,地势较高(吴淞0.4米以上),地下水位较低(地面1米以下),质地偏中(轻壤-重壤),土壤通气孔隙较多,渗透性较好,因此土壤比较爽水,生产性能好,产量较高;浦西的青紫泥是由古太湖和其他许多湖荡港叉葑淤成陆的沼泽土,地势低洼(地面高程在吴淞零上2.2-3.5米),地下水位高(地面以下0.3-0.8米),质地偏粘(中壤-重壤),土壤通气孔隙少,毛管孔隙多,吸持力强,土壤透水性差,易于囊水,根系环境不良.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