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第19卷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 论文

    1  我国缺乏微量元素的土壤及其区域分布
    刘铮 朱其清 唐丽华 徐俊祥 尹楚良
    1982, 19(3):209-223.
    [摘要](2786) [HTML](0) [PDF 1.03 M](3832)
    摘要:
    微量元素指土壤中含量很低的化学元素。有的微量元素是植物正常生长和生活所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土壤是微量元素的主要给源。
    2  红壤的物理性质及其生产意义
    姚贤良 于德芬
    1982, 19(3):224-236.
    [摘要](3506) [HTML](0) [PDF 886.21 K](3221)
    摘要:
    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着红壤性土壤。由于该地带水热条件十分优越,促进了土壤矿物组成的强烈风化和生物物质的迅速循环,从而构成了红壤性土壤所具有的独特的化学性质和物理行为。晚近的研究表明,红壤性土壤中大量存在的高岭类粘土矿物和三二氧化物不仅决定了土壤中一系列的化学环境,而且也影响着土壤中的物理过程和力学性质的变化[13,18],而后者的控制和改善又往往是红壤开发利用成败的关键之一[17]
    3  不同熟化度红壤及红壤性水稻土的腐殖质组成及其特性
    林明海 赖庆旺
    1982, 19(3):237-247.
    [摘要](1984) [HTML](0) [PDF 701.42 K](2955)
    摘要:
    土壤腐殖质是评价红壤肥力的重要因素[2],根据前人研究[8,3,1]:一般土壤腐殖质的含量及组成受土壤地带性的影响。胡敏酸与富啡酸的比值自南向北逐渐递增,红壤胡敏酸与富啡酸的比值小于1。本文着重研究同一地区自然成土因素类同的情况下,红壤通过水旱耕作和培肥,土壤腐殖质的组成及特性的变化。
    4  土壤从NH4+-Ca++二元溶液中吸附铵的初步研究
    虞锁富 陈家坊
    1982, 19(3):248-256.
    [摘要](1341) [HTML](0) [PDF 2.60 M](2523)
    摘要:
    土壤胶体对阳离子的选择吸附研究(包括氧化物对某些重金属离子的选择吸附),随着微量元素营养化学和环境化学研究的进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土壤胶体的吸附选择性除受阳离子的影响外,还主要决定于土壤胶体的本性。
    5  淹水种稻条件下化肥氮的硝化-反硝化损失的初步研究
    廖先苓 徐银华 朱兆良
    1982, 19(3):257-263.
    [摘要](1936) [HTML](0) [PDF 658.37 K](2902)
    摘要:
    在中性和微酸性水稻土中施用硫铵时,硝化-反硝化作用是化肥氮损失的主要途径,除了淹水后在土表形成的氧化层及其下的还原层中可以分别进行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外,水田中的硝化微生物与具反硝化作用的极毛杆菌相伴生,无论是在土表的氧化层或其下的还原层中,或是在稻根附近的氧化层或根外的还原层中都可进行硝化一反硝化作用[4]。本工作的主要目的是:用特制盆钵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在淹水种稻条件下不同机制的硝化一反硝化作用气此外也涉及到水稻的生长、氮肥的施用方法对氮素损失的影响。
    6  苏北滨海盐渍土中颉抗性放线菌的分布
    游长芬 施亚琴 周德智
    1982, 19(3):264-272.
    [摘要](1485) [HTML](0) [PDF 577.31 K](2883)
    摘要:
    放线菌是土壤微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它微生物相比,它是产生抗菌素较多的菌类。由于医药工业和农业病害防治上的需要,长期以来对放线菌的研究,几乎都围绕在颉抗性放线菌的筛选工作上。有关它们在土壤中的作用,特别是对放线菌生态因素方面的研究,国内外报道均甚少[3,7,6]。本文主要介绍土壤盐渍化对放线菌分布及颉抗特性的影响。
    7  太白山北坡土壤的粘土矿物
    陈俊卿
    1982, 19(3):273-282.
    [摘要](1612) [HTML](0) [PDF 983.38 K](3022)
    摘要:
    太白山位于陕西省西部,绝顶海拔近4000米,是秦岭山脉的主峰,属于我国西北中部地区最高名山之一。地理位置约为北纬33.9-34.15度,东经107.4-108.0度。由于秦岭的屏障使潮湿的海洋气团不易深入西北,同时也阻挡了北方的寒潮不致长驱南下,所以秦岭已成为自然地理上划分我国东部南北的重要界线。太白山的气候具有南温带的温和气候和北亚热带的温暖气候特点,属于温带和亚热带过渡性地带。
    8  土壤分类分级中的综合数值分析法的初步研究
    卜兆宏 万洪富
    1982, 19(3):283-295.
    [摘要](1592) [HTML](0) [PDF 2.94 M](2660)
    摘要:
    近十年来,国内外采用某些数学方法与土壤学相结合,取得了一定的进展[3,8,9]。然而,在切实解决土壤分类问题方面,特别是土壤性质的分类界限指标方面,尚有许多工作要做。数学中有许多方法,各有其适用情况。但就分类精度而言,以主成份分析法为优。这在土壤分类中是如此,在遥感信息分类中也是如此[6]。虽然它可以获得比较严密的土壤主成份方程,但是要完满地解决土壤分类问题,单靠它是不可能的。例如,对于绘制散点图上类间界线及其数学方法的问题;对于土壤类间理化性质数据的分类界限指标等问题,主成份分析就无法解决。因此,尚须寻找适于土壤分类的数学方法。
    9  根土界面的研究 Ⅰ.钾离子向稻根迁移的数学模型
    宣家祥
    1982, 19(3):296-304.
    [摘要](1425) [HTML](0) [PDF 723.40 K](2590)
    摘要:
    用数学模型分析土壤中的养分离子向植物根系的移动,最早由Bouldin[1],Olsen[9]和Passioura[10]在六十年代初所提出,近年又陆续发展出若干数学模型来处理土壤一植物系统中的离子迁移过程。如Nye[7,8]的瞬时态模型,Baldwin[2]的稳态模型以及Claassen等[3,4]的模拟模型等。这些模型都是根据连续性方程式的某一形式,并按照实际问题采用直角坐标、柱坐标或球坐标来列出偏微分方程,然后求得满足初始条件与各种边界条件下的解析解或数值解。各种模型的主要区别在于假定体系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以及根表面的边界条件的不同。存在于植物根表面的状况是不知道的,所以必须采用简化的估计。
    10  土壤有效磷的测定方法及其与磷素形态关系的研究
    傅绍清 宋金玉
    1982, 19(3):305-310.
    [摘要](1548) [HTML](0) [PDF 405.36 K](5618)
    摘要:
    土壤有效磷的化学速测法,目前仍是了解土壤磷素肥力水平的主要手段之一。
    11  荒漠碱化土壤水解性碱度的探讨
    李述刚 余其立 王周琼
    1982, 19(3):311-314.
    [摘要](1414) [HTML](0) [PDF 2.28 M](2323)
    摘要:
    荒漠碱化土壤的主要化学特性是碱度和pH值较高。这是由于碱化土壤含有一定量的交换性钠(镁),以及有时出现Na2CO3或MgCO3等碱性盐之故。因此,在实践中,用酚酞反应方法在田间鉴别土壤是否含有苏打,测定时往往受空气(包括土壤空气)中CO2分压的影响使pH值降低。
    12  浙江省水稻土壤基本肥力与水稻最高可得产量之间的关系探讨(初报)
    王竺美 周鸣铮
    1982, 19(3):315-322.
    [摘要](1599) [HTML](0) [PDF 503.20 K](3215)
    摘要:
    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快粮食生产,农业科学工作者正在从各个角度研究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规律。水稻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百分之七十以上;故研究影响于水稻产量的各种客观因子更具有现实意义。根据土壤科学与植物营养的原理,在品种性能与气候条件既定的前提之下,我们认为决定水稻产量的关键因子乃是土壤的养料肥力以及对水稻的养料供应状况。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