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第19卷第4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 论文

    1  试论新构造运动在土壤形成演化中的作用
    彭补拙 黄瑞农
    1982, 19(4):323-330.
    [摘要](1578) [HTML](0) [PDF 584.88 K](3584)
    摘要:
    新构造运动通常是指上新世晚期以来的地壳构造运动,它对土壤的形成演化有着一定的影响,在近来的一些文献中有所反映[12,13].但有些文章过份地强调了新构造运动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并试图修改和补充目前所流行的五大成土因素学说,这是值得商榷的.
    2  上海地区土壤持水特性研究
    杨金楼 朱连龙 朱济成
    1982, 19(4):331-343.
    [摘要](1721) [HTML](0) [PDF 835.60 K](3052)
    摘要:
    土壤水的研究,从Henri Darcy(1856)提出达西定律算起,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经历了由经验到理论、由静态到动态、由定性到定量、由宏观到微观逐步深入发展的过程[1].1877年Briggs L.J.提出毛管假说,将土壤孔隙组成的孔道看成是一些大小不同的毛细管,认为表面张力是土壤保持水分的主要原因.
    3  土壤碱化过程与实质的研究 Ⅰ.重碳酸钠对土壤碱化的作用
    俞仁培 杨道平
    1982, 19(4):344-350.
    [摘要](1829) [HTML](0) [PDF 414.06 K](3394)
    摘要:
    我们在研究华北平原瓦碱形成时,曾作了一些室内的土柱模拟试验,探讨地下水中碳酸钠、重碳酸钠对土壤碱化的影响,发现低矿化地下水中含有的碳酸钠和重碳酸钠明显地影响土壤的碱化过程.由于地下水中重碳酸钠含量的不同和土壤机械组成的差别,使土壤的碱化程度出现显著的差别,为了进一步查清地下水中重碳酸钠含量与不同质地的土壤的碱化关系,我们又采用平衡法进行比较试验,结果如下.
    4  黑土肥力变化特点及其与土壤复合胶体性质的关系
    李庆民 尹达龙
    1982, 19(4):351-359.
    [摘要](1608) [HTML](0) [PDF 559.64 K](3297)
    摘要:
    黑土占黑龙江省耕地面积一半以上,是肥沃的土壤.但是,开垦后用养结合不好,土壤肥力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本文拟从研究黑土肥力下降及其与土壤复合胶体的关系,以及有机质培肥黑土的效果及其对土壤复合胶体的影响,探索黑土肥力下降原因及培育高产黑土的技术途径,以便为快速培育高产黑土提供科学依据.为此,我们采集不同开垦年限的黑土和施用有机质不同程度培肥的黑土,进行了比较研究.
    5  土壤砷的化学形态及其含量
    李勋官
    1982, 19(4):360-366.
    [摘要](2280) [HTML](0) [PDF 458.20 K](3089)
    摘要:
    砷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重要元素之一.砷的化合物一般具有毒性.土壤中砷是来源于成土母岩.岩石在风化过程中,原生矿物遭到分解,次生矿物不断形成,在这过程中,土壤从中得到砷的补给,并且大部分与Fe、Al、Ca等离子结合成难溶性砷化物.
    6  土壤—根系微区养分状况的研究 Ⅰ.微钾玻璃电极的应用
    许曼丽 刘芷宇
    1982, 19(4):367-374.
    [摘要](1692) [HTML](0) [PDF 502.08 K](3157)
    摘要:
    生长在土壤中的植物,其根系与土壤接触界面间的养分状况直接反映了两者的需求关系.了解这一微区的养分状况,对探讨养分从土壤向根系转移的机理和有效利用都具有重要意义,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七十年代以来逐渐引起了重视[1].但是,由于微区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方法,既要求测定范围小,分辨力高,也要求有一定的精确性,同时更重要的是养分状况需要保持原位.
    7  青海共和盆地土壤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涂一健 周贤群
    1982, 19(4):375-382.
    [摘要](2121) [HTML](0) [PDF 2.67 M](4190)
    摘要:
    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和兴海县的共和盆地,是青海省主要的粮油产地之一.我们于1962—1965年及1976—1980年间,曾分别在切吉、恰卜恰等地进行土壤调查和定位观察研究.兹将这个地区的土壤类型和分布特点,简述如下.
    8  水稻土肥力特性的微形态诊断
    曹升賡 金光
    1982, 19(4):383-395.
    [摘要](1653) [HTML](0) [PDF 2.02 M](2822)
    摘要:
    水稻土是我国的一种主要耕作土壤,分布面积广,土壤类型多,肥力特性多种多样.广大农民群众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识土经验[9]1).多年来我国许多土壤工作者曾相继从土壤学各分支学科的角度对不同类型水稻土的肥力特性进行过一系列的研究.
    9  偶氮氯膦Ⅰ光度法连续测定土壤水溶性钙和镁
    丘星初 朱盈权
    1982, 19(4):396-402.
    [摘要](1546) [HTML](0) [PDF 371.73 K](2380)
    摘要:
    偶氮氯膦Ⅰ(简称CPA Ⅰ)作为光度显色剂最初应用于测定铀和镤[4,5],后又用于测定镉、铜、锆、钍、镧和钇[3],近年则被应用于测定镁[1,2].但应用于测定钙,尚未见国内外报道.本文研究了Ca-CPA Ⅰ络合物的形成条件、组成和稳定常数,应用于土壤水溶性钙镁的连续测定,获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10  荒漠区航片的土壤判读标志——以新疆玛纳斯河地区为例
    袁国映
    1982, 19(4):403-408.
    [摘要](1261) [HTML](0) [PDF 3.73 M](2981)
    摘要:
    利用航片的信息特征进行土壤调查和制图,可以缩短调查时间,增加内容的详尽度,提高图斑界线的精确性[2].可是国内在荒漠区使用航片调查土壤的实践还比较少.笔者1963年曾在新疆玛纳斯河地区进行土壤调查并用1959年秋拍摄的六万分之一黑白全色航片、二十万分之一镶嵌复照图,进行典型地段航片的土壤判读和制图;1964-1965年又使用航片编绘沙湾、玛纳斯和呼图壁三县二十万分之一土壤图;1975年又使用航片对玛纳斯河地区进行土壤路线调查.现将几次的工作体会汇总如下.
    11  防治铊污染土壤的初步试验
    周代兴 李汕生
    1982, 19(4):409-410.
    [摘要](1330) [HTML](0) [PDF 221.42 K](2907)
    摘要:
    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研究,是了解其危害性及寻求防止其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汞、砷、镉、铬等重金属污染土壤,早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内外都进行了不少研究,而有关铊污染土壤的研究,报道甚少.
    12  敌草隆污染的土壤解毒试验
    熊德忠
    1982, 19(4):412-414.
    [摘要](1536) [HTML](0) [PDF 2.20 M](2998)
    摘要:
    敌草隆为内吸传导型灭生性取代脲类除草剂,药效长,杀伤力强,通常用来防除旱地作物(如棉花)田间杂草[1,2].然而当使用不当时,如气温、用量、施药方法、田地平整、施药时间不当等,容易对农作物造成危害,影响作物生长而且造成对土壤环境的污染1).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