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第20卷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 论文

    1  古土壤地球化学的某些问题——黄土风化过程中元素的变化
    孙福庆 文启忠 刁桂仪 余素华
    1983, 20(2):101-111.
    [摘要](1922) [HTML](0) [PDF 2.92 M](2803)
    摘要:
    对黄土中埋藏古土壤的研究有过许多报道[2,5,8].但对黄土风化过程中元素的变化讨论则不多.笔者是在近年来对陕西洛川黄土剖面工作的基础上,讨论了不同类型古土壤中元素的含量与分布,古土壤剖面中元素的变化.并将古土壤的化学组成与黄土母质进行比较,进而论述了在古气候变迁的影响下,黄土剖面中元素迁移、积聚的地球化学特征.这对探讨黄土的堆积环境和生物气候条件的演变,以及地层划分等均有十分重要意义.
    2  太湖地区水稻土复合胶体的特性
    傅积平 张敬森 熊毅
    1983, 20(2):113-128.
    [摘要](2080) [HTML](0) [PDF 3.57 M](2827)
    摘要:
    太湖地区是我国水稻高产地区之一.在长期耕种利用下,土壤肥力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不断提高土壤肥力,水稻土的培肥研究十分重要.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太湖地区水稻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熊毅等在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爽水性是肥沃水稻土的标志,而耕层出现鳝血斑和青泥条,可分辨水稻土的肥瘦.陈家坊和姚贤良等则很强调土壤通气孔隙对水稻高产的重要.此外,也有研究水稻土的质地和氮素营养等.但以往的研究很少联系复合胶体特性与水稻土肥力的关系.本文着重探讨有机质的复合与团聚作用,及其对水稻土肥力特性的影响,为土壤培肥提供依据.
    3  黄淮海平原土壤碱化分级的初步研究
    万洪富 俞仁培 王遵亲
    1983, 20(2):129-139.
    [摘要](1819) [HTML](0) [PDF 3.01 M](2612)
    摘要:
    碱化土壤是我国北方平原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种低产土壤,它的改良利用是提高该地区农业生产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碱化土壤因其碱化程度不同,改良措施也不一样,因此,土壤碱化分级对生产有一定的意义.
    4  水稻土的水理性质与土壤耕作的关系
    赵诚斋 赵渭生
    1983, 20(2):140-153.
    [摘要](1699) [HTML](0) [PDF 3.52 M](3143)
    摘要:
    最近的研究工作证明[10,13,18]生长与土壤物理环境有密切关系.一般水稻土有水、旱两作过程,土壤随着淹水、排水和落干的变化相应地发生膨胀、分散、凝聚和收缩.水稻土的物理环境不是固定不变的.
    5  华南热带土壤养分含量状态及肥力评价
    何电源
    1983, 20(2):154-166.
    [摘要](1591) [HTML](0) [PDF 2.96 M](2769)
    摘要:
    华南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着红壤、黄壤、赤红壤、砖红壤以及在这些土壤上发育的水稻土.这个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7-25℃之间,≥10℃的年积温为5000—9500℃,其中赤红壤和砖红壤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1℃以上,≥10℃年积温达7100—9500℃之其中赤红壤和砖红壤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1℃以上,≥10℃年积温达7100-9500℃之间,年降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是我国发展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木的良好基地,也是发展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作物的好地方[1,7-9].
    6  应用数值分析试论黄土丘陵区侵蚀土壤的发展规律——以固原县为例
    史德明 杨艳生
    1983, 20(2):167-175.
    [摘要](1546) [HTML](0) [PDF 2.76 M](2316)
    摘要:
    侵蚀土壤是水土流失历史过程中的一面镜子,在一定程度上,它反映过去的流失程度,也反映目前土壤的肥力水平.我国黄土丘陵区侵蚀土壤分布之广,侵蚀程度之烈,是世界上罕见的.研究侵蚀土壤的发展规律及其与侵蚀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对合理利用土地、制定保土措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以宁夏固原县侵蚀土壤调查资料为例,并应用数值分析的结果,探讨黄土丘陵区侵蚀土壤的发展规律,为防治水土流失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7  辽西褐土的细粒矿物组成
    谢萍若 左敬兰 吴彦明
    1983, 20(2):176-185.
    [摘要](1754) [HTML](0) [PDF 3.03 M](2539)
    摘要:
    辽宁省西部是低山丘陵区,年平均温度7.1℃,年平均降雨量400—500毫米,降雨集中在夏季,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干燥度小于1,属半干旱类型.植被为油松柞木和草原灌木丛林.土壤属棕色森林土向栗钙土过渡的褐土地带.母质主要为花岗片麻岩风化物.山麓缓坡和河谷两岸为黄土丘陵.在黄土沉积物覆盖层下,常见红色风化壳露头,即红色粘土层.此外,并有松软易风化岩层,如砂岩、页岩和变质岩等.本区近百年来,由于自然植被受到严重破坏,大量水土流失,土壤侵蚀严重,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成为辽宁省的低产区.因此,鉴定本区不同母质的土壤矿物胶体组成及其特征,不仅可以研究这一特定自然条件下土壤矿物的转化和形成,并且有助于了解土壤特性和肥力特征.
    8  黄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和分布
    唐丽华 徐俊祥 朱其清 尹楚良
    1983, 20(2):186-196.
    [摘要](1785) [HTML](0) [PDF 2.82 M](2407)
    摘要:
    黄壤是我国南方山区主要土壤类型之一,分布于亚热带和热带山地上,以四川、贵州两省为主,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和台湾诸省(区)均有相当面积的分布.母质以花岗岩、砂岩为主,还有页岩、第四纪红色粘土、石灰岩和片岩等.黄壤的自然植被为常绿林和落叶林,目前大部份地区的森林植被已被破坏,为草本植被和农作物所代替.
    9  土壤中有效钼的极谱(催化波)测定方法
    徐俊祥 朱其清
    1983, 20(2):197-204.
    [摘要](2480) [HTML](0) [PDF 2.62 M](2514)
    摘要:
    土壤中钼的含量很低,根据现有资料,我国土壤中钼的平均含量是1.7ppm,有效态钼的含量更少,一般在0.1ppm以下.为了明确土壤的含钼量和合理施用钼肥来提高农作物产量,有必要测定土壤中有效态钼.过去习用的测定方法是硫氰酸钼比色法和极谱法[3],测定下限为1ppm,因此取样量大,分离手续烦琐,分析过程冗长,每周每人仅能分析10个左右标本.
    10  VA菌根对绿豆(Phaseolus aureus)吸磷和固氮的影响
    汪洪钢 吴观以 李慧荃
    1983, 20(2):205-208.
    [摘要](1553) [HTML](0) [PDF 2.67 M](2446)
    摘要:
    菌根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农作物中除十字花科和藜科外.一般都有VA菌根.豆科植物实际上是由寄主、根瘤菌和VA菌根真菌三种生物组成的共生联合体[6].大量试验已经证明VA菌根的作用与植物的营养有关,尤其对磷素的吸收关系更为密切,豆科植物的结瘤和固氮也需要有足够的磷素供应[7,1].
    11  塔里木盆地的棕色荒漠森林土
    刘立诚 樊自立 程心俊
    1983, 20(2):209-214.
    [摘要](1789) [HTML](0) [PDF 2.50 M](2653)
    摘要:
    棕色荒漠森林土(简称棕漠林土)或称“吐加依土”、“林灌草甸土”、“荒漠森林草甸土”和“胡杨林土”等,这是指发育在漠境地区胡杨林下的土壤.这种土壤在干旱地区有较广泛的分布,但研究资料较少.近年来,在塔里木盆地进行荒地资源综合考察工作中,对于这种土壤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报道如下.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