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第20卷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 论文

    1  水稻土的排水及其意义
    程云生
    1983, 20(3):214-224.
    [摘要](1858) [HTML](0) [PDF 2.83 M](2977)
    摘要:
    我国种植水稻的历史十分悠久,种植面积亦甚广.水稻土遍及全国,南起热带的海南岛,北至寒温带的黑龙江,东自台湾省,西到新疆、西藏自治区,总面积约三亿九千万亩.据1980年的统计[3],1979年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国粮食播种总面积的28.4%.
    2  福建东南部山地丘陵土壤的基本特征
    朱鹤健 郭成达 谭炳华 林振盛 陈珍皋
    1983, 20(3):225-237.
    [摘要](2469) [HTML](0) [PDF 2.99 M](6294)
    摘要:
    福建是我国多山的省份之一.东南部靠山面海,以戴云山为主体的闽中大山带分布于本区西北部,平均高度为海拔800-1000米以上,成东北西南走向,其支脉密布本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呈阶梯状下降,由中山过渡到低山、丘陵、台地直至海滨狭小的海积-冲积平原.
    3  北京西北部山丘地区成土母质对褐土的影响
    徐礼煜
    1983, 20(3):238-252.
    [摘要](1909) [HTML](0) [PDF 5.04 M](3272)
    摘要:
    北京附近低山丘陵地区的土壤,曾称棕壤[7,13],至五十年代初期始更名为褐土,并沿用至今.褐土,作为一个独立的土类,是由C.A.查哈罗夫于1924年首先提出的.格拉西莫夫(1954,1979)曾对褐土的研究作了全面的总结和概述.
    4  深施氮肥(15N标记尿素)对稻田水层化学性质的影响及水稻对深施氮肥的回收率
    曹志洪 S. K. 迪达塔
    1983, 20(3):253-261.
    [摘要](1805) [HTML](0) [PDF 2.82 M](2907)
    摘要:
    碳铵粒肥深施是提高氮素回收率,增加水稻等多种作物产量的合理施肥方法之一[1-4,11].国际稻田肥力和肥料评价纲(INSFFER)在南亚、东南亚等十余个稻产国家的试验表明尿素粒肥深施是增产增收的经济施肥法[12].
    5  上海郊区青紫泥土壤供氮量的预测研究
    汪寅虎 姜素珍 顾永明
    1983, 20(3):262-271.
    [摘要](1557) [HTML](0) [PDF 2.83 M](2476)
    摘要:
    青紫泥是上海郊区主要的水稻土类型之一,约占总面积的10-15%.这类土壤的特点是:地势比较低洼,地下水位较高,养分含量较丰富,但供肥强度较弱,以致在生产实践中常使用过量的氮肥.
    6  水稻生长对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
    蔡贵信 朱兆良
    1983, 20(3):272-278.
    [摘要](1776) [HTML](0) [PDF 2.42 M](2442)
    摘要:
    淹水条件下,土壤氮素的矿化是土壤有效积温的函数.用淹水密闭培养法,预测田间种稻下土壤氮素的矿化量和矿化过程时,其准确性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为了明确水稻生长对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程度,以及不同季别的水稻在这方面的异同,我们进行了下述试验.
    7  磷酸盐位用于土壤需磷诊断的研究
    林忠焱
    1983, 20(3):279-285.
    [摘要](1665) [HTML](0) [PDF 2.60 M](3092)
    摘要:
    土壤磷酸盐位是研究土壤磷有效度的具有相对能量意义的概念,它的提出为研究土壤磷的问题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2,3,11].磷位值是土壤有效磷的强度指标,把它运用于土壤需磷诊断上,使它成为指导磷肥施用的有用工具,在当前生产上有一定意义.
    8  红黄壤的石灰位
    王敬华 于天仁
    1983, 20(3):286-294.
    [摘要](2250) [HTML](0) [PDF 2.64 M](3177)
    摘要:
    Aslyng[2]和Schofield[5]提出了“石灰位”的概念.石灰位的数学表示式为pH-0.5pCa,它是土壤中石灰[Ca(OH)2]的数量的一个函数.以后,一些学者研究了石灰位的影响因素.
    9  土壤-根系微区养分状况的研究Ⅱ.钾离子的富集与亏缺
    许曼丽 刘芷宇
    1983, 20(3):295-302.
    [摘要](1760) [HTML](0) [PDF 2.71 M](3249)
    摘要:
    植物根系吸收土壤中有效养分的过程,从每个单根来看总是从最邻近根系表面的微区土壤开始,逐渐向周围土壤扩展.由于植物对不同养分离子需要量的不同以及各种离子在土壤中迁移速率的差异,在根系周围的土壤中距离不等的形成养分的富集或亏缺区.
    10  川西滇北地区森林土壤的微量元素
    盛士骏 肖笃宁 张桂兰
    1983, 20(3):303-312.
    [摘要](1713) [HTML](0) [PDF 2.98 M](3277)
    摘要:
    在大范围的地区内研究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累积和迁移状况及其地理分布规律,对农、林、牧业科研和生产以及环境科学、生态科学的发展都有极其重要意义.
    11  我国植胶区土壤锌的状况与锌肥肥效的研究
    王国烘
    1983, 20(3):313-321.
    [摘要](1473) [HTML](0) [PDF 2.76 M](2910)
    摘要:
    锌是巴西橡胶树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世界许多植胶国家除研究大量营养元素对橡胶树的生长和产胶的影响外,对锌等微量元素的研究也很重视.
    12  吉林省草木栖根瘤固氮活性的调查研究
    宋明芝 张宏 刘淑环
    1983, 20(3):322-332.
    [摘要](1777) [HTML](0) [PDF 3.05 M](3187)
    摘要:
    二年生白花草木栖是吉林省的主要绿肥作物,在某些地区已推广应用,但在某些地区在推广上尚有困难,对其效果及利用方法尚有不同看法.因此,结合我省草木栖的生产实际,对草木栖根瘤固氮进行调查研究,可为草木栖的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