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第21卷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 论文

    1  红壤的不同物理条件对磷素扩散的影响
    许绣云 姚贤良
    1984, 21(1):1-9.
    [摘要](1563) [HTML](0) [PDF 2.69 M](2715)
    摘要:
    溶质在土壤中的移动涉及土壤中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就物理学而论主要与孔隙几何特征及容积含水量密切相关.因此,这一问题是土壤物理学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13].
    2  稻草、紫云英对土壤复合体性质的影响
    刘忠翰 蒋剑敏 熊毅
    1984, 21(1):10-20.
    [摘要](1451) [HTML](0) [PDF 2.84 M](2993)
    摘要:
    大家都知道,有机物质有改土培肥的作用,但其中过程十分复杂,一般对氮素供应方面的研究较多,有机物质改善土壤团聚性和供肥保肥性的研究较少.本文拟就稻草、紫云英对黄棕壤和红壤的有机无机复合体性质的影响进行初步研究,并用氨化风化煤与聚乙烯醇作对比.
    3  应用Langmuir等温式解释我国东北某些土壤对磷酸离子的吸附作用
    叶炳 王虹
    1984, 21(1):21-28.
    [摘要](1717) [HTML](0) [PDF 2.68 M](3247)
    摘要:
    目前应用Langmuir吸附等温式来探讨土壤对磷酸离子的吸附作用,较为广泛.自从Olsen(1957)系统地报道以来,从机理到结合生产实际的研究已有大量的报道,我国近年来也有研究.由于土壤本身组成的复杂性,多数学者用纯物质(如纯粘土或铁与铝的含水氧化物等)进行吸附等温式的机理研究,已取得了很多结果.
    4  太湖地区水稻土的氮素矿化及土壤供氮量的预测
    朱兆良 蔡贵信 徐银华 张绍林
    1984, 21(1):29-36.
    [摘要](1400) [HTML](0) [PDF 2.63 M](2378)
    摘要:
    研究土壤氮素矿化和供应,不仅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需要,而且也有助于确定氮肥的适宜用量.在这一方面,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文献,也有一些文献综述.七十年代以来,为了预测土壤的供氮量或矿化过程,也提出了数学模式.我们曾经指出,在运用水解氮定量预测土壤供氮量时,必须针对具体条件确定一个换算系数,本文就是在研究水稻土氮素矿化和供应的同时,探讨用全氮或水解氮作为预测土壤供氮量指标的初步结果.
    5  石灰性土壤中锰素营养的研究Ⅰ.小麦对锰肥的吸收与锰肥肥效
    张维理 张乃凤
    1984, 21(1):37-44.
    [摘要](1621) [HTML](0) [PDF 2.66 M](3118)
    摘要:
    近年来研究人员在江苏、山西、河南、陕西、河北、安徽,吉林等省所做的田间试验初步表明:在我国北方广泛分布的石灰性土壤上施用锰肥后对多种作物尤其是小麦有良好作用,一般可增产10%.上述省份的试验地区虽未观察到作物有很显著的缺锰症状,但是施锰后作物的肥效反应似已显示出此类土壤作物的锰素营养水平可能较低,施锰后改善了作物的锰素营养状况从而提高了产量.
    6  湖南省衡阳盆地土壤中锌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欧阳洮 钱承樑 李贵
    1984, 21(1):45-57.
    [摘要](1654) [HTML](0) [PDF 3.05 M](2538)
    摘要:
    衡阳盆地位于湖南省中南部,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带,是湘南粮食主要产区.近年来,在湖南省衡阳盆地分布的大面积紫色土(约有1112,500亩)上,8万多亩水稻秧苗发生僵苗或死苗现象,僵苗田面积逐年扩大,严重的影响了当地粮食生产.
    7  石灰岩土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分布
    朱其清 尹楚良 唐丽华 徐俊祥
    1984, 21(1):58-69.
    [摘要](2238) [HTML](0) [PDF 2.93 M](3332)
    摘要:
    我国南方广西、贵州和云南省境内分布着大面积的石灰岩山地丘陵,在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广东等省也有一定面积的石灰岩山丘地区.各地的石灰岩均为泥盆纪—三迭纪的沉积灰岩.
    8  三江平原土体构型与旱涝关系的研究
    颜春起
    1984, 21(1):70-78.
    [摘要](1491) [HTML](0) [PDF 2.86 M](2543)
    摘要:
    三江平原是一个典型的旱作农区,大气降水是农业的基本水源.据调查研究,在同样的降水条件下,有的土壤产生旱情,有的土壤产生涝情,有的土壤则恰到好处.这与其土体构型有密切关系.因此,搞清土体构型的属性,找出障碍土层和障碍因素,采取有效的改土措施,提高土壤调控水分的能力,对减轻旱涝灾情,夺取好的收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9  碱性低矿化地下水灌溉对土壤碱化的影响
    孟昭甫 俞仁培 王遵亲
    1984, 21(1):79-86.
    [摘要](1684) [HTML](0) [PDF 2.71 M](2997)
    摘要: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冲积平原,也是重要的农业产区.过去由于受旱、涝、盐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长期以来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自六十年代中期以来,采用井灌井排等措施综合治理黄淮海平原,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0  论土种单元的划分
    周明枞 杜国华 王浩清
    1984, 21(1):87-94.
    [摘要](2002) [HTML](0) [PDF 2.62 M](3005)
    摘要:
    我国土壤基层分类的研究尚属薄弱环节.解放前,土壤基层分类采用美国的土系制;解放初期采用苏联的土种制和连续命名法;1958年全国第一次土壤普查中,改用农民习用的土壤名称,独立命名,一直沿用至今,而未对这些命名加以系统提炼和整理,对土壤基层分类缺乏明确的原则和标准.
    11  化学除草剂对土壤中微生物生态和物质转化过程的影响
    汤树德 李汉昌 石晶波
    1984, 21(1):95-104.
    [摘要](1579) [HTML](0) [PDF 2.78 M](3019)
    摘要:
    近年来,黑龙江垦区使用化学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的耕地面积与日俱增,在防除田间杂草上有着显著效果.但是,由于除草剂对生物具有毒性,它又必将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其所引起的土壤中物质转化的生物化学过程产生影响,从而对土壤肥力和农作物生长可能产生潜在的后果.
    12  珠江口的海涂土壤资源
    杨萍如
    1984, 21(1):105-112.
    [摘要](1532) [HTML](0) [PDF 2.77 M](2956)
    摘要:
    珠江是我国南方最大的河流,主要由东江、西江和北江组成,流域面积45.3万平方公里,年总迳流量3412亿立方米,年输沙量达8336万吨,其中80%的泥沙在珠江八大口门外沉积下来形成大片海涂.这些海涂地处南亚热带南缘,水热条件优越,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生产潜力大,是今后围海造田,扩大耕地面积的对象,也是三角洲发展农业生产的潜在基地.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