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简介
投稿征稿
编委会
审稿专家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编辑部
出版道德
Email订阅
English
1984年第21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导出
显示方式:
简洁模式
摘要模式
> 论文
1
绿肥、麦秸还田培养地力的研究——Ⅰ.对土壤有机质和团聚体性状的影响
黄不凡
1984, 21(2):114-122.
[摘要]
(
1686
)
[HTML]
(
0
)
[PDF 2.80 M]
(
2821
)
摘要:
在小麦、玉米复种轮作制中,合理施肥是决定作物产量和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关翻压绿肥、秸秆还田的方法及增产效果已有很多报道,但对豆科绿肥、禾本科秸秆配合施用,改善土壤结构性状,恢复与保持腐殖质含量水平的研究较少.因此,研究绿肥、麦秸还田的增产作用和培肥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导出
收藏
2
四川盆地紫色土肥力与母质特性的关系
唐时嘉
,
孙德江
,
罗有芳
,
周大海
,
何熔
,
毛建华
,
罗英
1984, 21(2):123-133.
[摘要]
(
2136
)
[HTML]
(
0
)
[PDF 3.58 M]
(
3248
)
摘要:
紫色土在四川盆地分布最广,占全省总面积的28%,占耕地总面积的68.7%,是该省粮食生产基地,粮食产量约占全省总量的70%.这种土壤除种植粮食作物外,还适宜种植蔗、棉、油、桑和水果.紫色土生产潜力极大,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从三十年代以来,许多土壤学者对紫色土进行过一系列研究,一致认为紫色土肥力与母质特性关系密切.本文以底土或岩石风化碎屑(即母质,C)为基本材料,同时用表土(A)和岩石(R)作辅助样品,研究了紫色土肥力与母质特性的关系.
导出
收藏
3
风化对土壤粒级中磷素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的影响
顾益初
,
蒋柏藩
,
鲁如坤
1984, 21(2):134-143.
[摘要]
(
1942
)
[HTML]
(
0
)
[PDF 2.83 M]
(
2969
)
摘要:
土壤风化程度经常与地带性土壤的磷素存在形态相关,这已为国内外的一些研究工作所证实,但对土壤不同粒级中磷形态的影响,迄今仍研究较少.在五十年代,Williams,E.G.和Saunders,W.M.H.曾测定了土壤不同粒级中的全磷、无机磷和有机磷含量,并指出在所有供试土壤中,无论是无机磷或有机磷,粘粒部分的相对含量都高于砂粒部分.
导出
收藏
4
石灰性土壤有机矿质复合体及其团聚性研究
杨彭年
1984, 21(2):144-152.
[摘要]
(
1966
)
[HTML]
(
0
)
[PDF 2.75 M]
(
2758
)
摘要:
土壤有机矿质复合体是形成土壤微团聚体的基础.由于各类复合体与团聚体在土中相互掺杂,给研究分析造成极大困难,长期以来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对黄土区石灰性土壤中有机矿质复合体和团聚体的形成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以供商榷.
导出
收藏
5
几种氧化铁的离子吸附特性研究
邵宗臣
,
陈家坊
1984, 21(2):153-162.
[摘要]
(
1970
)
[HTML]
(
0
)
[PDF 2.89 M]
(
4056
)
摘要:
氧化铁是土壤中常见的氧化物,其中较为普遍的是针铁矿和赤铁矿,在某些土壤中也含有纤铁矿和无定形氧化铁.它们通常以极小的颗粒单独存在,或以胶膜状包裹在其它矿物颗粒的外面,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易受环境的影响,因此具有较高的活性,并对许多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产生重要的影响.某些重金属离子和某些污染物进入土壤后的动向和行为也深受土壤中氧化铁的影响.
导出
收藏
6
水稻土中氧化还原过程的研究——Ⅹ.水稻土中氧的消长平衡
潘淑贞
,
于天仁
1984, 21(2):163-170.
[摘要]
(
1659
)
[HTML]
(
0
)
[PDF 2.63 M]
(
2725
)
摘要:
氧是土壤中最活泼的电子接受体,与土壤的氧化还原状况有极密切的关系.在土壤空气能与大气进行自由交换的非渍水土壤中,氧是决定氧化强度的主要体系.在土壤淹水后,大气氧向土壤中的扩散受阻,土壤的含氧量由于生物和化学消耗而逐渐减低.过去的研究工作,主要着眼于土壤渍水后氧的生物消耗.但是对于已经处于还原状态的渍水土壤来说, 通过液相扩散或随灌溉水进人土壤中的少量氧,应该主要消耗于易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化学氧化,因为化学反应的速度比生物反应快得多.
导出
收藏
7
我国富铝化土壤诊断土层的初步研究及其在分类上的应用
赵其国
1984, 21(2):171-181.
[摘要]
(
1680
)
[HTML]
(
0
)
[PDF 3.66 M]
(
3007
)
摘要:
关于我国富铝化土壤的发生特性研究已有另文讨论.本文根据近几年的研究结果,着重讨论我国富铝化土壤诊断土层及其特性,并以土壤发生特性及诊断土层为依据,初步提出我国富铝化土壤“发生诊断”分类的原则与系统.
导出
收藏
8
卫星图象土壤类型自动识别与制图的研究——Ⅰ.计算机分类及其结果的光谱学和地理学分析
曾志远
1984, 21(2):182-193.
[摘要]
(
1666
)
[HTML]
(
0
)
[PDF 3.24 M]
(
2472
)
摘要:
研究区位于干旱的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北缘.大致以阿瓦提县城为中心,西近柯坪县城,东近阿拉尔,北近阿克苏,东南接大沙漠.东西长165公里,南北宽75公里.总面积为12,375平方公里.
导出
收藏
9
不同湿度条件下黄棕壤光谱反射率的变化特征及其遥感意义
朱永豪
,
邓仁达
,
卢亚非
,
陈铭臻
1984, 21(2):194-202.
[摘要]
(
2100
)
[HTML]
(
0
)
[PDF 2.64 M]
(
3686
)
摘要:
土壤是地球表面最广泛出露的地物之一.土壤的光谱反射特征除了取决于它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有机质含量及颗粒大小之外,湿度是影响土壤光谱反射率的一个活跃的重要因素.由于土壤中水份含量的多寡对热量平衡、土壤温度、农业墒情均有重要意义,所以,用可见、近红外、热红外以及微波等遥感手段探测土壤含水量的研究日益广泛深入.
导出
收藏
10
侵蚀土壤地表径流和土壤渗透的研究
杨艳生
,
史德明
,
姚宗虞
1984, 21(2):203-210.
[摘要]
(
2036
)
[HTML]
(
0
)
[PDF 2.67 M]
(
3129
)
摘要:
我国南方水土流失区属水蚀区,地表径流是引起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研究不同土壤在特定降雨条件下,降雨持续时间与地表径流的关系、土壤渗透时间与渗透速度的关系、渗透时间与渗透总量的关系,掌握地表径流和土壤渗透规律,揭示地表径流、土壤渗透与土壤环境、土壤性质的内在联系,可为保护、改良土壤,防治土壤侵蚀,以及进行侵蚀预报提供理论依据.为此,我们在采用渗透筒法进行土壤渗透性研究
[6]
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人工降雨方法,对侵蚀土壤地表径流和土壤渗透进行研究.
导出
收藏
11
潮土中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
杨国治
,
王玉琦
,
陈冰如
,
屠树德
,
孙景信
1984, 21(2):211-216.
[摘要]
(
1993
)
[HTML]
(
0
)
[PDF 2.48 M]
(
2726
)
摘要:
稀土元素(REE)原于结构的特点是原子序数大和电子层结构复杂.这两种特性决定了它们在自然界中含量低(特别是原子序数为奇数的稀土元素),彼此之间的地球化学性质非常相似,经常以一个组共同存在.同时,由于它们原子结构所引起的化学和晶体化学性质上的微小差异,在地球化学过程中能发生一定的分馏,这种分馏特征是受外界条件制 约的.因此,研究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特征,对于探索风化和成土过程是有益的.
导出
收藏
12
缺素对红萍生长、固氮作用及无机成分含量的影响
汤健民
,
温永煌
,
熊卫真
1984, 21(2):217-220.
[摘要]
(
2076
)
[HTML]
(
0
)
[PDF 2.37 M]
(
2809
)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P、K、Ca、Mg、Fe、B、Mo、Mn、Zn、Cu等10种元素对红萍生长、固氮作用及无机成分含量的影响,以及缺素临界指标,以便对红萍的缺素诊断及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导出
收藏
本期文章
年第
卷第
期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更多+
引用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