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第25卷第4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 论文

    1  黄土地区非代换性钾与土壤发育的关系
    贾恒义
    1988, 25(4):315-322.
    [摘要](1548) [HTML](0) [PDF 2.65 M](3152)
    摘要:
    黄土地区土壤类型和发育程度与土壤非代换性钾有关。本文初步研究了黄土地区主要土壤类型非代换性钾的变化。影响土壤非代换性钾含量和释放累积量的主要因素是土壤质地和有机质。粉砂粒、粘粒和有机质与非代换性钾呈正相关,而砂粒与非代换性钾呈负相关。土壤非代换性钾含量由北向南从66.71-84.62增到117.09-129.95mg/100g土;释放累积量由北向南从147.03-173.00增到251.18-346.08mg/100g土。说明黄土地区土壤非代换性钾的含量和释放累积量均从北向南逐渐增加。砂绵土和黄绵土,砂黑垆土和轻黑垆土的非代换性钾含量和释放累积量其剖面分布较均一;而粘黑垆土和黑(土娄)土的粘化层的非代换性钾含量和释放累积量高于耕作层和母质层,但因地形部位不同又存有一定差异。
    2  中国的火山灰土
    赵其国
    1988, 25(4):323-329.
    [摘要](3071) [HTML](0) [PDF 1.02 M](3543)
    摘要:
    中国火山灰土的分布面积甚小,大致可分为蒙古高原、西藏高原及太平洋三个区,本文对中国海南岛的雷虎、云南的腾冲、黑龙江的德都及辽宁的长白山四地区火山灰土的发生特性及分类问题进行初步讨论。1.火山灰母质大多为火山灰,地形为台地、土层浅薄,色呈棕黑,土体含玻璃碎屑,粉砂中含有斜长石、辉石等可风化矿物。土壤容重小,孔隙度与持水能力高,毛管持水量接近饱和水含量。土壤呈微酸至中性,代换性Ca++及全磷、全钾含量甚高。2.火山灰土土体全量组成中CaO、MgO、Na2O、TiO2含量甚高,CaO含量几乎与母质含量相当。土壤微量元素以Ni、V与Zn为主,并随母质到土层有所增加。粘土矿物为硅酸盐非晶物质,以水铝英石为主。3.由于受不同的自然条件与发育年龄影响,火山灰土除具有上述共同特性外,它们之间,在有机质含量及酸度,铁与铝的富集度及土壤淋溶强度等方面均有所差别,这些差别正是火山灰土不同发育程度的反映。4.按研究结果,初步提出将中国火山灰土列入初育土土纲,并按其发育程度分为粗骨性火山灰土(D-117,T-8),轻度发育火山灰土(C-10,T-3)及中度发育火山灰土(R-4)。
    3  水稻土中针铁矿的铝同晶替代作用及其在分类上的意义
    邢世和 吴金奖 林景亮
    1988, 25(4):330-335.
    [摘要](1797) [HTML](0) [PDF 441.66 K](2707)
    摘要:
    在水耕条件下,针铁矿的铝同晶替代减弱和导致水稻土中针铁矿的铝同晶替代量的明显降低,且随水稻土发育度的提高而降低。水稻土发育过程中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水稻土特殊的成土条件;而且反映了水稻土成土过程的特点。因此,水稻土诊断层中针铁矿的铝同晶替代量可作为划分亚类的重要诊断指标之一。据本研究结果,暂拟本区渗育型水稻土渗育层中针铁矿的铝同晶替代量为9-18mol%;而潴育型水稻土潴育层中针铁矿的铝同晶替代量则小于9mol%。
    4  小比例尺土壤制图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李锦
    1988, 25(4):336-348.
    [摘要](1591) [HTML](0) [PDF 1.07 M](2549)
    摘要:
    本文对小比例尺土壤制图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总结,认为土壤制图是研究和表达土壤在空间分布的群体结构形式。提出了土壤组合发生的制图原则,以及提高定量化程度的单区与复区并重的制图方式。论述了土壤制图单元的组成分、确定的根据、相应的分类级别;土壤制图单元系统的等级及其排列;土壤制图单元与土壤分类单元的关系和异同。概括了单区与复区两种图斑结构形式及其形成因素,提出首先将复区图斑划分为地形、母质、历史演化、耕作等成因系列,然后再根据土壤群体组成分间的发生联系,细分为许多成因类型的分类观点和实例。还阐述了图斑组合所显示的我国土壤分布的地理规律性。概述了制图综合在小比例尺土壤制图中的重要意义,综合概括的途径和注意事项。最后简述了小比例尺土壤制图的展望。
    5  江苏海涂土壤粘土矿物的数值分类
    易淑棨 陈邦本 王绍华
    1988, 25(4):349-355.
    [摘要](1743) [HTML](0) [PDF 2.60 M](2892)
    摘要:
    根据江苏海涂土壤及其陆源物质粘土矿物的相对含量、结晶程度等四个性状的聚类分析,将江苏海涂土壤的成土母质分为三大陆源类型:黄河沉积类;长江沉积类和沂沭河沉积类。分类结果与土壤的地理位置有良好一致性。说明在测定数据正确、选用的性状和聚类统计量适当的情况下,对粘土矿物含量和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可得到比较客观和正确的分类,是粘土矿物研究中可采用的分类方法。
    6  暗管排水改良滨海盐土的效果及其适宜条件
    张兰亭
    1988, 25(4):356-365.
    [摘要](1703) [HTML](0) [PDF 702.39 K](3065)
    摘要:
    本文叙述了山东打渔张灌区的自然条件,进行暗管排水改良滨海盐土试验的由来、工程布局和试验效果的观测、分析,并由此而提出了暗管排水的适宜条件。试验是在1978-1984年进行的,结果表明,暗管排水在滨海粉砂壤土地区确实可以增加排水排盐量,降低潜水位,提高土壤排蒸比,加速土体脱盐和潜水淡化,增产粮棉,防止粉砂壤土明沟塌坡,是一条改良滨海盐土的有效途径。
    7  海南岛琼山热带土壤中重金属分布和矿物特征的关系
    应卫明 章申
    1988, 25(4):366-373.
    [摘要](1471) [HTML](0) [PDF 535.10 K](2657)
    摘要:
    本文探讨了海南岛玄武岩上发育的热带地球化学景观中土壤重金属与机械组成,矿物成分和矿物组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砖红壤粘粒并不富集重金属元素,这与砖红壤各粒级矿物分布特征有关,在其粉粒级和砂粒级中有大量氧化铁矿物,面粘粒级中主要是高岭石和三水铝矿。此外,水稻土随粒径变大,重金属含量减少,这同水稻土随粒径增大,粘土矿物迅速减少,长石、石英增多有关。这和一般土壤重金属在不同粒级中分布规律相符合。
    8  粘粒矿物和有机质对土壤胶体比表面的影响
    马毅杰
    1988, 25(4):374-378.
    [摘要](1736) [HTML](0) [PDF 2.34 M](3010)
    摘要:
    分别从黑土、黄绵土、黄棕壤、红壤和砖红壤提取<2nm的胶体,测定去有机质前后土壤胶体比表面;并用猪粪中提取的胡敏酸与上述5种土壤胶体相作用,由泥炭中提取的胡敏酸与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相作用,测定其复合胶体的比表面;研究了粘粒矿物类型和胡敏酸对土壤胶体比表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胶体比表面大小与其所含主要粘粒矿物类型密切相关。5种土壤胶体比表面大小为:黑土>黄棕壤>黄绵土>红壤>砖红壤。砖红壤胶体去游离氧化铁后,胶体比表面明显降低;但黄棕壤胶体去游离氧化铁后比表面反而增加。有机质对土壤胶体比表面的影响因土壤类型不同而异,去除有机质后,黑土、黄绵土和黄棕壤胶体的比表面增加;而红壤、砖红壤胶体的比表面无明显变化。黑土和黄棕壤胶体与猪粪胡敏酸复合后,比表面降低;而砖红壤胶体与猪粪胡敏酸复合后反而增加。泥炭胡敏酸与蒙脱石、伊利石胶体复合后比表面降低;而高岭石却增加。
    9  几种粘土矿物和一些土壤的钾固定
    罗家贤 包梅芬
    1988, 25(4):379-386.
    [摘要](1985) [HTML](0) [PDF 603.93 K](2918)
    摘要:
    6种矿物和10个土壤样本固定的钾随加入的钾浓度增加而增加。所有样本固定的迟缓效钾很低,固定的缓效钾随矿物性质和土壤组成而变化,固定能力的顺序是:高岭石<云母<伊利石<蛭石;砖红壤和赤红壤<红壤<潮土和黄土<黄棕壤。以高岭石和蒙脱石为主并含一定量的伊利石和云母的土壤,其粘粒含量明显地影响土壤的固钾力,含较粗粒蛭石多的土壤,固钾力也明显。根据土壤的固钾率,可计算出5种施钾水平的各类土壤固钾量,为合理施用钾肥提供参考意见。
    10  磷灰石的结晶性质与磷矿粉肥效相关性的研究
    蒋柏藩 段平楣 王振荣
    1988, 25(4):387-396.
    [摘要](1720) [HTML](0) [PDF 809.72 K](2963)
    摘要:
    本文研究了磷灰石的结晶性质,包括CO32-与PO43-的置换量、a0、c0、Da0、Dc0和CO2指数,和磷矿粉直接施用肥效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01个磷灰石的晶格中,CO2%的变幅为3.62-0.04%;a0为9.331-9.380A;c0的变幅比较小;Da0为391-2242A;Dc0为424-2000A;CO2指数为0.000-0.493。磷矿粉肥效与磷灰石结晶参数的相关阵表明,CO2置换量的多少与磷灰石的组成最为相关(r=0.999)。这是氟磷灰石被碳酸根置换后形成碳氟磷灰石的理论依据。同时,CO2与a0、Da0和Dc0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上述各个参数中,对磷矿粉增产起主导作用的是Da0和Dc0,即最能评价磷矿粉肥效高低的是磷灰石晶粒的比表面大小。2%柠檬酸直接浸提原磷矿时,受到磷矿中伴生的碳酸盐矿物的干扰,其中方解石的干扰显著大于白云石。对于提纯的磷矿,由于碳酸盐的干扰已经消除,因而其与磷矿粉肥效的相关系数的可靠性可以提高到2倍左右。
    11  土壤对磷的吸持特性及其与土壤供磷指标之间的关系
    何振立 朱祖祥 袁可能 黄昌勇
    1988, 25(4):398-404.
    [摘要](1788) [HTML](0) [PDF 609.26 K](3127)
    摘要:
    本试验测定了浙江省几种代表性土壤对磷的等温吸持特性。实测值与Frundlich、Langmuir、两项式Langmuir和Temkin方程都很符合,相关系数变化范围在0.919-0.999之间,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以简单Langmuir等温式与本实验资料最为吻合。从Langmuir方程得到的土壤吸持特性值(k×qm)被认为与土壤供磷特性有关。几种供试样品的(k×qm)值是:针铁矿21100>黄筋泥4218>黄筋泥田991>青紫泥798>粉泥田660>高岭石485>老黄筋泥田423>泥质田298。根据土壤吸持特性值以田菁进行盆栽试验来估算作物磷肥需要量,结果表明,供磷强度0.3ppm P基本能满足田菁早期生长的需要。为使不同土壤达到相同的供磷强度,(k×qm)值大的土壤要求更高的有效磷值。供试土壤的几种磷素指标:E值、Bray1-P值和(NaOH-Na2C2O4)法值对(k×qm)值的变化比较敏感,而EDTA-P和Olsen-P指标对(k×qm)值的变化较为迟钝。

    > 研究简报

    12  不同连作、轮作复种下土壤腐殖质性质的研究*
    杨东方 李学恒
    1988, 25(4):405-409.
    [摘要](1587) [HTML](0) [PDF 368.91 K](2688)
    摘要:
    轮作复种能减少作物病虫害,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是调节和改善土壤肥力状况的重要措施。研究不同连作和轮作复种下土壤腐殖质含量、组成以及与土壤无机部分复合的状况,可为寻找合理的轮作措施,以提高和保持土壤肥力提供一定依据。
    13  陆地卫星数据的LBV变换
    曾志远
    1988, 25(4):410-415.
    [摘要](2001) [HTML](0) [PDF 493.37 K](3287)
    摘要:
    自从陆地卫星发射以来,已经提出了不少关于陆地卫星数据信息提取的方法[3-6],其中最重要的为Karhunen-Loeve变换和Kauth-Thomas变换。这些变换基本上都是先用已有的数学统计方法(主成分分析等)对图象数据进行运算而不管其结果如何,仅仅在通过运算得到新变量之后,将新变量与实际地物对照,才能大致地确定这些新变量的意义。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