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第32卷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 论文

    1  为跨世纪土壤学的发展作出新贡献──第15届国际土壤学会会议综述
    赵其国
    1995, 32(1):1-13.
    [摘要](1725) [HTML](0) [PDF 1.05 M](4024)
    摘要:
    本文介绍了第15届国际土壤学会会议概况及土壤学跨世纪的发展趋势,并对土壤学跨世纪所面临的任务作了综合分析,提出了新的见解.
    2  台湾红壤及森林土壤中之氧化铁
    张家铭 王明光
    1995, 32(1):14-22.
    [摘要](2198) [HTML](0) [PDF 655.53 K](4047)
    摘要:
    本文综合汇整近年来在台湾,应用高梯度磁场分离技术,配合一般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法,磁测分析,电子显微镜观察与电子衍射鉴定,以及铁-57穆斯堡尔谱学分析等方法,研究红壤与森林土壤中,氧化铁的分布及其结构性质之成果回顾;关于氧化铁之分布情形,其研究结果显示;台湾红壤中普遍存在有赤铁矿与针铁矿等氧化铁矿物,而在化育自大屯山更新世纪安山岩母质与澎湖列岛更新世纪玄武岩母质的红壤中,以及兰屿绿岛海边之银白色海砂,由于亦存在有磁铁矿与磁赤铁矿等强磁性矿物,致使其具有强磁感率.在寿卡一带之红壤以及标高约2000m高山的森林土壤中,则发现含有纤铁矿,利用X-射线衍射鉴定以及穆斯堡尔谱学分析,证实寿卡红壤经高梯度磁分离后之磁性粘粒部分,含有针铁矿、纤铁矿,晶性不良之赤铁矿,以及含铁绿泥石,其中含铁绿泥石构造中之两价铁,乃位于类似滑石之顺式配位座落中;而从电子显微镜观察高山灰化土中,与纤铁矿共存之针铁矿,发现其为表面平滑,透光度规则之条状晶体,以电子衍射鉴定证实此构形乃由钉铁矿(100)面上俯瞰之结果.
    3  福建三个垂直带谱中土壤氧化铁的研究
    周性敦 庄卫民 王果 林幼光
    1995, 32(1):23-31.
    [摘要](2007) [HTML](0) [PDF 2.69 M](2792)
    摘要:
    应用穆斯堡尔谱分析、化学分析和光学显微镜分析,对福建三条最有代表性的土壤垂直带谱中的粗粒及粘粒氧化铁矿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赤铁矿从黄壤→黄红壤→红壤→赤红壤逐渐增多而针铁矿逐步减少,粗粒原生矿物组合类型从复杂趋向简单.铁的游离度及晶胶比从黄壤→黄红壤→红壤逐渐升高而活化度逐渐下降,但亦红壤例外,这可能与其成土年龄有关.本文还讨论了土壤分类的有关问题.
    4  中国白浆土研究Ⅱ.无定形铁、锰、铝氧化物特性及其元素地球化学分异
    律兆松 徐琪
    1995, 32(1):32-40.
    [摘要](2151) [HTML](0) [PDF 597.54 K](2947)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白浆土中无定形态铁、锰、铝氧化物特性及其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1)游离态、活性态及络合态的铁、锰、铝氧化物都向着粘粒中富集.其中游离态及活性态中,Al2O3富集最强烈,Fe2O3次之,MnO最弱.(2)铁、锰、铝氧化物的活性是MnO高于Fe2O3,而Al2O3主要取决于pH值,同时也受其它因素的影响.MnO和Fe2O3在活性上的差异,不仅取决于两者在标准氧化还原电位的差异上,还与两者和有机质形成络合物的能力有关.(3)白浆土中有机质含量与结合态氧化物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特性,以及络合物中金属原子与碳原子比值(M/C)的特点表明,络合态淋溶作用在白浆土形成中不但存在,而且还起着一定的作用.
    5  施用有机肥料对土壤胡敏酸结构特征的影响──胡敏酸的光学性质
    窦森 陈恩凤 须湘成 张继宏
    1995, 32(1):41-49.
    [摘要](2167) [HTML](0) [PDF 624.82 K](4063)
    摘要:
    本工作通过田间试验和模拟试验研究了施用有机物料对棕壤、草甸土和水稻土中胡敏酸光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物料后使土壤胡敏酸的吸光值(E265、E465)和相对色度(RF)下降,色调系数(ΔlogK)升高,甚致发生类型改变(Rp化).还使胡敏酸紫外285nm和红外2920cm-1吸收增强,1720cm-1和萤光强度减弱,激发光谱最大强度波长(λex)紫移.说明胡敏酸的分子结构变得脂族化,简单化和年轻化.两种有机物料相比,玉米秸秆对胡敏酸的木质素特征作用突出;而猪粪更有利于胡敏酸的脂族化.上述作用一般随有机物料用量的增加而加强.不加有机物料空白培养则使胡敏酸发生“老化”.
    6  天津市平原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空间自相关研究
    张朝生 陶澍 袁贵平 刘水
    1995, 32(1):50-57.
    [摘要](2431) [HTML](0) [PDF 537.07 K](3975)
    摘要:
    空间自相关是区域化变量的基本属性之一,而空间自相关统计可用于检测研究区域内变量的分布是否具有空间结构.本研究以天津市平原区土壤微量元素为例,采用Moran's I统计量,研究了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空间自相关关系、空间自相关的方向性、空间自相关与距离的关系以及不同方向的自相关与距离的关系.结果证实在本研究的采样密度下(平均约300平方公里一点),天津市平原区多数土壤微量元素含量表现出显着的正空间自相关;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空间自相关关系在受表生与人为作用影响较大的A层最为强烈;人为活动改变了部分微量元素含量(汞、镉、铅、锌、砷)在研究区土壤中,尤其是表土中原有的空间分布结构特征.
    7  华南主要土壤类型的光谱特性与土壤分类
    黄应丰 刘腾辉
    1995, 32(1):58-68.
    [摘要](2129) [HTML](0) [PDF 712.30 K](4416)
    摘要:
    本文研究了华南地区主要土壤的光谱反射特性,进行了土壤光谱的主组元分析、模糊聚类及与土壤理化性状作相关性分析,土壤光谱特征分类与现行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及中国土壤系统分类进行了比较对照.其主要结果表明,华南地区主要的光谱曲线的形态特征,主要表现为平直型(玄武岩发育砖红壤类)、缓斜型(水稻土类)和陡坎型(红、黄壤类)三种类型;土壤光谱分类与按母质母岩划分高度一致;应用主组元分析对土壤光谱进行分类,结果与现行土壤分类有一定的吻合性,而不吻合部分(如水稻土、火山灰土)由于受地带性因素的深刻影响,被归属于所处地带的地带性土类;综合应用土壤光谱特征指标及其它一些分类指标(如B层粘粒硅铝率、阳离子交换量、砂粘比等能更有效区分土壤类型,分类结果与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相当吻合.土壤光谱特征指标尤其适用于土属一级的划分,符合率在83%以上.
    8  土壤钾解吸的动力学方程和大麦反应的关系
    吕晓男 陆允甫
    1995, 32(1):69-76.
    [摘要](1813) [HTML](0) [PDF 486.18 K](3413)
    摘要:
    本文应用Elovich、抛物线扩散、权函数和指数方程研究电超滤恒电场下12种土壤钾解吸的动力学.Elovich、抛物线扩散和权函数方程具有高的相关系数和小的标准差,可以很好地描述土壤钾解吸的动力学,而指数方程的相关系数低和标准差大而不适宜应用.本文成功地建立了动力学方程与大麦多点田间试验钾肥反应和土壤钾素状况之间的相关关系,Elovich、抛物线扩散和权函数方程的常数(斜率或截距)与土壤速效钾、大麦相对产量(NP×100%/NPK)和无钾处理(NP)大麦吸钾量之间呈极显着或显着相关,方程的常数可以用来评价土壤的供钾能力.
    9  不同水稻品种对钾的吸收及其对钾肥的反应
    林咸永 孙羲
    1995, 32(1):77-83.
    [摘要](1575) [HTML](0) [PDF 478.39 K](2805)
    摘要:
    测定了9个水稻品种在0.1mmol/LK2SO4+0.2mmol/LCaSO4溶液中吸收2小时和4小时的K+浓度和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溶液的pH变化与K+浓度变化呈极显着的正相关,这为建立快速简便地筛选高吸钾速率水稻品种的方法提供了基础.幼苗耗竭试验表明,水稻利用土壤中的钾大部分来自非交换性钾源.各品种的吸钾总量与来自非交换性钾及1mol/LHNO3不能提取的钾和矿物钾均有极显着的相关性,这可作为筛选吸钾能力强的水稻品种的指标.此外,还研究了不同品种对钾肥的反应.
    10  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及其应用初报
    金继运
    1995, 32(1):84-90.
    [摘要](2104) [HTML](0) [PDF 509.52 K](3925)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个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方法,该方法包括土壤样品11种元素的速效含量测定、土壤对7种营养元素的吸附试验、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应用该方法研究了104个土壤养分状况,盆栽试验发现100个土壤缺氮,101个缺磷,60个缺钾,38个缺锌,23个缺硫,22个缺硼,分别有19、18、14、13、11和3个土壤缺钼、钙、镁、铜、锰和铁.盆栽试验得到的结果在部分土壤的田间试验中得到了验证.
    11  大同盆地盐碱地甜菜高产配套技术研究
    高柱平 池宝亮 郑普山
    1995, 32(1):91-100.
    [摘要](1605) [HTML](0) [PDF 646.00 K](2741)
    摘要:
    本文针对大同盆地盐碱地甜菜产量低、经济效益差的现状,从协调水、温、盐、肥的角度出发,系统分析和研究了大同盆地盐碱地的水盐运动特点和沟种集中施肥、提早覆膜、纸筒育苗移栽的抗盐保茵技术及在覆膜和露地种植下的科学用肥和合理密植等栽培管理措施,提出了盐碱地甜菜高产配套技术.据1990年生产示范;该项配套技术在各示范点覆膜和露地情况下增产沟在27.8%以上,高的可达87.1%,具有明显经济效益,可在大同盆地盐碱地和类似地区推广应用.
    12  福建滨海盐土客土改良效果研究
    高志强
    1995, 32(1):101-107.
    [摘要](1724) [HTML](0) [PDF 455.92 K](3431)
    摘要:
    开发利用改良海涂土壤,扩大耕地面积,发展农业生产,是缓和沿海地区人地矛盾的基本途径.莆田县人民围海造田,利用改良盐土,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经验.客土造地法是沿海旱作区利用改良盐土的有效途径.它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重盐土地上,客人150-250t/ha非盐化土壤物质,人工创造25-35cm厚的堆垫耕作层,做到当年实施,当年收成.本文研究了不同客土物质的改良效果,土壤形态、盐分和理化性质的变化,并提出了巩固改良效果的一些措施.
    13  新型直压式手动原状土取土钻的设计及应用
    贾书刚 杨学明 王淑平
    1995, 32(1):108-111.
    [摘要](1933) [HTML](0) [PDF 243.21 K](3062)
    摘要:
    取土钻是在土壤、地质、水利、环保等领域广泛应用,主要用于采集土壤样本的一种工具.它的产生、发展及应用大量取代了原始挖掘工具,不仅可以大大减少土壤调查工作量,缩短外业调查周期,而且还避免了作物生长季节,进行土壤调查时因挖剖面坑造成的作物损失,从而大大节省费用的支出.因此,取土钻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有广泛的前景,但现有的土钻其性能还不能完全满足土壤调查的要求,鉴于此,我们于1989年开始进行了新型土钻的研究工作,现已完成新型直压式手动原状土取土钻的设计及试制,效果良好,达到预期的目标,并获得了国家的专利.
    14  微量元素钴研究──河南新乡西四县土壤有效钴的含量分析及钴肥肥效研究
    刘雪华 李继云
    1995, 32(1):112-116.
    [摘要](1634) [HTML](0) [PDF 336.95 K](3638)
    摘要:
    钻(CO)是微量元素之一,并早已被证实是人和动物的必需营养元素,是蓝藻、微生物和豆科植物固氮作用所必需的元素,而且能促进植物增产,改进植物品质.但迄今为止,还尚未证实它为所有高等植物所必需[1-5,9-12].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