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第33卷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 论文

    1  水稻耐低钾基因型筛选方法的研究
    刘国栋 刘更另
    1996, 33(2):113-120. DOI: 10.11766/trxb199506150201
    [摘要](1906) [HTML](0) [PDF 514.71 K](2875)
    摘要:
    本试验用1/4强度的KimuraB营养液将籼稻、粳稻和籼型杂交稻各11份,分别培养到三叶期后,以含有0.265μmol/LH2O2,0.2mmol/LCaSO4加0.1或0.2或0.3或0.4mmol/LK+的营养液为测定介质,在25±2℃,连续自然光照下,运用离子耗竭技术分别测定了各种不同钾浓度下灿稻、粳稻和杂交稻不同基因型的吸钾速率.并于三叶期和五叶期分别测定这三类基因型的生物量和钾素利用效率.结果表明,筛选籼稻和粳稻高效吸钾基因型的合适钾浓度都为0.2mmol/LK+,筛选杂交稻的合适钾浓度为0.4mmol/LK+.比较钾素利用效率的基因型差异时,五叶期明显优于三叶期.
    2  作物相对耐盐性的研究──Ⅱ.不同栽培作物的耐盐性差异
    陈德明 俞仁培
    1996, 33(2):121-128. DOI: 10.11766/trxb199412270202
    [摘要](2502) [HTML](0) [PDF 481.45 K](3841)
    摘要:
    本文通过盆栽生物试验,对小麦、大豆、棉花、玉米等栽培作物的苗期耐盐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棉花较为耐盐,玉米、小麦次之,大豆耐盐性最差.不同作物各组织中钠的浓度和累积量随盐度增加而剧增.小麦、大豆、棉花根系吸收钠后,不同程度地向地上部分转移;玉米根系吸收钠后,多累积在根系中.不同作物各组织中钾的浓度随盐度增加变化不大.但累积量剧减;钙的浓度和累积量随盐度增加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作物根系吸收钾、钙后,向地上部分运输,因而地上部分组织中钾、钙累积量多于根系中钾、钙累积量.作物体内K/Na比随盐度增加而降低.本文还对不同栽培作物耐盐性差异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3  陕西省几种代表性土壤NH4+吸附、解吸动力学特征研究
    薛泉宏 尉庆丰 高彦 石辉 曲东
    1996, 33(2):129-137. DOI: 10.11766/trxb199412040203
    [摘要](2125) [HTML](0) [PDF 573.18 K](3184)
    摘要:
    采用连续液流法测定了五种土壤吸附、解吸NH4+的动力学性质.研究表明:(1)NH4+吸附、解吸平衡时间及反应速率,平衡时的吸附、解吸量及吸附平衡常数均随土壤粘粒和CEC不同而变化;(2)不同动力学模型及同一模型对不同土壤的拟合性不同.NH4+吸附、解吸反应的最佳模型分别为一级反应方程及Elovich方程;(3)NH4+穿过水膜的扩散速度控制NH4+的吸附一解吸速率;(4)升高温度NH4+解吸明显加快.
    4  有机-无机肥配施的增产效应及对土壤肥力影响的定位研究
    刘杏兰 高宗 刘存寿 司立征
    1996, 33(2):138-147. DOI: 10.11766/trxb199407060204
    [摘要](2604) [HTML](0) [PDF 643.85 K](6403)
    摘要:
    本文根据13年的定位研究资料,较系统的阐述了不同量有机肥与氮、磷化肥配合施用,及关中灌区两熟制粮食产量、土壤肥力和养分平衡的影响.初步揭示了关中楼土的基本生产力持续时间较短;土壤的供肥能力是玉米高于小麦.作者认为采用有机肥与氮、磷化肥配施,才是该区粮田持续高产和土壤培肥的有效措施.
    5  土壤磷扩散规律及其能量特征的研究──Ⅰ.水分、质地、温度及其相互作用对磷扩散的影响
    徐明岗 张一平 王锐群
    1996, 33(2):148-157. DOI: 10.11766/trxb199412050205
    [摘要](2179) [HTML](0) [PDF 682.61 K](3288)
    摘要:
    用32P示踪扩散池和扩散管法测定了4种不同质地土壤在不同含水量和温度下的磷自扩散系数.结果表明,非饱和土壤磷扩散系数(Da)随土壤水分含量(W)增加或土壤水吸力(S)减小而增大,符合幂函数Da=aWbDa=aS-b关系;质地对磷扩散的影响与土壤水分条件密切相关,在同一含水量下,轻质土壤Da值大于粘质土,Da与粘粒含量呈显着负相关,而同吸力下与此恰好相反.饱和土壤磷扩散系数(Dp)比Da值通常大2-3个数量级,但不同土壤之间差异不大.5——45℃范围内,每升温10℃磷扩散系数增加量为10%-50%,平均为30%左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水温相互作用对磷扩散有显着影响,其影响程度可用本文提出的磷扩散率水分系数和温度系数来表征.
    6  杭嘉湖平原土壤中孢粉和微体古生物反映的母质类型及古地理环境探讨
    吴玉卫 蔡祖仁
    1996, 33(2):158-165. DOI: 10.11766/trxb199505230206
    [摘要](2056) [HTML](0) [PDF 534.78 K](3823)
    摘要:
    对杭嘉湖平原81个土样进行了孢粉和微古测定,其中有孢粉组合的样品49个,检出有孔虫的样品13个,按此划分为河口海湾相、泻湖相、湖沼相、平原河流相四大母质类型.并分析了全新世中期以来的平原古地理环境.
    7  鄂西山地的酸性棕壤和灰棕壤形成条件及理化性质
    阳海清
    1996, 33(2):166-174. DOI: 10.11766/trxb199407090207
    [摘要](2067) [HTML](0) [PDF 591.16 K](3325)
    摘要:
    根据鄂西山地的自然成土条件,分析了酸性棕壤、灰棕壤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主要理化性质和粘土矿物组成,结果表明:酸性棕壤和灰棕壤同属于亚热带中山上部或亚高山中上部冷湿条件下形成的森林土壤.其理化性质与我国北方同类土壤又有较大差别.酸性棕壤分布在中山上部,居暗黄棕壤之上,分布高度为鄂西南高于鄂西北,是亮针叶阔叶落叶林带的森林土壤;灰棕壤分布在神农架亚高山上部,海拔2500m以上,植被为暗针叶林带,其土壤形成的环境比酸性棕壤更为冷湿.
    8  保定市污灌区土壤的Pb、Cd污染与土壤酶活性关系研究
    刘树庆
    1996, 33(2):175-182. DOI: 10.11766/trxb199505260208
    [摘要](2416) [HTML](0) [PDF 496.58 K](3956)
    摘要:
    本文应用一元线性与非线性回归拟合寻优模型,着重研究了保定市污灌区土壤重金属Ph、Cd污染与土壤酶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污灌区土壤Pb、Cd含量比清灌区有明显的增加,且均高于国内外重点城市的土壤背景值,已接近或达到轻度污染程度.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着土壤Pb、Cd含量的增加而有明显的降低.经回归拟合寻优结果表明,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Pb、Cd含量之间呈极显着的指数负相关,其最大γ2模型方程均为y=axe-bx,其γ值分别为-0.804**,-0.795**和-0.899**,-0.852**.故用脲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作为判明污灌区土壤重金属Pb.Cd污染程度的主要生化指标是可行的.
    9  黄淮海平原沙地风蚀的研究
    高安 吴诗怡
    1996, 33(2):183-191. DOI: 10.11766/trxb199504170209
    [摘要](1789) [HTML](0) [PDF 2.70 M](3587)
    摘要:
    本文研究了沙地风蚀的环境因素及风蚀造成的危害.实践结果表明,禹城沙河沙地经采用“水利调控,林草结合,生物覆盖和立体农业”等配套技术,可以固定沙面,降低风速,提高土壤抗风蚀强度,有效地防治风沙危害.本文还就沙地风蚀机理和风沙活动规律,探讨了风蚀的防治途径和措施,为黄淮海平原沙地农业开发提供依据.
    10  退化草地土壤农化性状与微生物区系研究
    龙章富 刘世贵
    1996, 33(2):192-200. DOI: 10.11766/trxb199412070210
    [摘要](2003) [HTML](0) [PDF 523.70 K](2466)
    摘要:
    通过对三种退化程度不同的草地土壤农化性状与微生物区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草地退化后,其土壤肥力水平、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种类有随退化程度增高而下降(减少)的趋势;退化草地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元素比例失调,表现为少氮、缺磷、富钾和高有机质含量,且退化程度接近的草地间,在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农化性状有部分类似的特征.
    11  耕作对土壤生物碳动态变化的影响
    翟瑞常 张之一 R.G.Kachanoski R.P.Voroney
    1996, 33(2):201-210. DOI: 10.11766/trxb199505170211
    [摘要](2128) [HTML](0) [PDF 599.76 K](3543)
    摘要:
    本文讨论了耕作方法对行作玉米地土壤生物碳动态变化的影响.实验证明,传统耕法、短期免耕和长期免耕处理中的不同点位,土壤生物碳量分布有系统性的差异.土壤生物碳从播种后开始上升,至玉米吐丝期达最高峰,而后下降.其变化趋势与根系生长量相关.长期免耕土壤生物碳量的空间变量与土壤水分含量的空间变量有明显的相关性.
    12  土壤──植物系统中水流阻力的变性
    黄明斌 邵明安
    1996, 33(2):211-216. DOI: 10.11766/trxb199506110212
    [摘要](2351) [HTML](0) [PDF 2.45 M](3182)
    摘要:
    本文依据生长箱内模拟试验资料,借助于瞬态流方程,从蒸腾速度的日变化和长期变化两个方面,分析了冬小麦和玉米水流阻力的变性.最后指出冬小麦和玉米的水流阻力随蒸腾速率的增大而减小,呈指数函数关系,且当蒸腾速率增大到某一定值时,水流阻力为一常数.同时,本文还讨论了有效水势对水流阻力的影响.
    13  关于RHIZOSPHERE的内涵和汉译名的讨论
    李阜棣
    1996, 33(2):217-219. DOI: 10.11766/trxb199512090213
    [摘要](1868) [HTML](0) [PDF 225.51 K](3475)
    摘要:
    在19和20世纪之交的前后约二、三十年间是土壤微生物学发展的黄金时代(Waksman,1952)[19],研究工作在多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并在一些领域继续深人.当时已发现根系范围内的微生物对植物具有重要作用.慕尼黑大学上壤细菌学家和农学教授希尔特勒于1904年首次采用Rhizosphere一词来描述受豆科植物根系影响的土壤区((Soilzone),以强调这一区域中的微生物对植物营养和生长的密切关系(Hiltner,1904)[10].
    14  CaO2等缓性释氧物改善土壤氧化还原条件的作用及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向万胜 周卫军 古汉虎
    1996, 33(2):220-224. DOI: 10.11766/trxb199505260214
    [摘要](1877) [HTML](0) [PDF 352.81 K](3389)
    摘要:
    我国南方广泛分布的潜育化水稻土,由于土壤过度渍水,通透性差,氧气供应缺乏,导致土壤处于强烈还原状态,有毒还原物质易于累积,因而水稻生长不良,产量低.碱土金属的过氧化物如CaO2,MgO2和BaO2等,由于其分子结构中含有活性氧,它们与水作用时能缓慢释放出氧((2MO2+2H2O→2M(OH)2+O2.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